将太极拳割裂成“太极拳功夫”、“太极拳健身运动”与“太极体育竞技”三大块 , 显然是与会者均衡利益后的无奈之举 。 这种举措 , 也反映了目前阶段太极拳界的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现状 。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 , 许多名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 也撰文提出要为太极拳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 吴文翰先生曾在《》2007第10期撰文说:“很多人包括我也在内 , 都希望能够看到对太极拳有一个百字以内的定义 。 做好这件事实际上非常困难……什么是太极拳 , 太极拳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 尚无定论” 。 浦汉健先生于2007年《精武》第10期发表的《怎样给太极拳下定义》一文 , 虽然对吴文翰先生的疑虑作为回应 , 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 。
两位先生 , 都是当今太极拳界的笔杆子 。 对他们来说 , 为太极拳下一个纯粹形意逻辑意义上的定义 , 不算难事 。 他们之所以没有这么做 , 二水以为 , 他们也是面对太极拳纷繁复杂的现状 , 流露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 。 很多明明属于“体操”、“舞蹈”范畴的 , 也归类于太极拳之中 , 很多明明属于摔跤、散打范畴的 , 也归属于太极推手之中 。 这种概念的混乱 , 直接影响了太极拳在人们心中的“定位” 。 太极拳究竟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这么问 。 是武术?是?是舞蹈?是体操?有些人一听到年轻人练太极拳 , 就满脸疑惑:你也练太极拳啊?潜台词是说 , 你还没老到学太极拳的地步吧?而有些年轻人 , 即便是向往传统武术 , 一听到太极拳就摇头 , 太极拳有啥好练的?这些现象 , 无疑都是由太极拳定位不明确造成的 。 所以 , 走向国际 , 在未来的潜在客户心中 , 为太极拳找到一个准确的、与众不同而又当仁不让的定位 , 就显得十分的紧迫而重要 。
三、太极拳 , 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
二十余年来 , 太极拳始终在二水心中占据着一个明确的位置 。 这一明确的位置 , 也让二水对太极拳矢志不渝 。 二水心中太极拳的定位是:太极拳 , 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 。
首先 , 太极拳是一门学问 。 太极拳是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课题的这样一门学问 。 通过一套拳架、通过四正四隅、进退顾盼中的训练 , 来调控自己的身体 , 进而调控自己的情绪 , 这种自我调控 , 其实是与古人反求诸己、正心修身一脉相承的 。 这一层面 , 也相对应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招熟”的过程 。
其次 , 通过太极拳推手的训练 , 调控自己身心的同时 , 还能调控对手的身心 。 这也是通常我们理解的太极拳中武技的成份 。 但是 , 调控对手的身心 , 绝对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打斗、顶牛或摔扭等的胜败输赢 。 老辈常常揶揄说:太极拳是“讨打”的拳 。 这“讨打” , 就是建立在调控对手身心之上的 。 太极拳推手训练 , 说到底是通过相互的喂劲、摸劲 , 进而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攻防体系 。 对应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 这一层面 , 就是“渐悟懂劲”的过程 。
第三 , 通过完整的太极拳训练体系 , 能够让习练者逐渐进入到一种“太极”的生活状态 。 太极拳像是一个台阶 , 让习练者由下往上 , 沿着台阶 , 一步步的走上去 , 一直上到一个境界 , 这个境界 , 叫做“神明” 。 王宗岳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 ,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 这里“阶及”的阶 , 就是台阶 。 《淮南子·兵略训》曰:“见人所不见 , 谓之明;知人所不知 , 谓之神 。 神明者 , 先胜者也” 。 王宗岳所倡导的太极拳 , 也就是这样一种学问:它通过一套拳架 , 我们逐渐的通过练拳 , 来认识自己 , 了解别人 , 了解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 , 让我们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共处 。 说到底 , 太极拳是一门生活的学问 。
推荐阅读
- 生活知识|怎么洗小龙虾,活的小龙虾怎么清洗
- 太极拳之呼吸-兼论太极拳之快慢 谈谈太极拳先师们对腰胯练法的要求
- 太极拳知识 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运动中注意事项
- 母婴知识|六个月的宝宝如何早教,0—6个月的婴儿早教方法
- 练太极拳最容易被忽悠的19条 传统杨式太极拳练功次序
- 太极拳运动为什么全在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怎样调息
- 母婴知识|电烤箱如何做蛋糕,如何做牛奶饼干的教程
- 原始太极内家拳的定义和内涵 原始太极内家拳的特点
- 浅谈陈氏太极拳的“泛臀” 太极拳的四种功-吴图南
- 太极拳的步法-猫步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