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生命的圆满 牛的礼赞( 七 )


所以人生真正的使命, 应该是修行——修正想念行为, 以恢复原本自在解脱的生命原态 。 人要修行, 首先要透过真理智的抉择, 厘定目标, 确定路线, 这是首要的问题 。
佛教的宗派很多, 没有洞澈法源的浅见之徒, 难免会相互非难;但就佛法的本身来讲, 诚如佛陀所言‘譬如食蜜, 中边皆甜’, ‘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 没有什么优劣, 但为什么又分出那么多宗派呢?须知佛陀并不专属于任何一宗, 后来人的智慧、心力, 只能了解和弘扬一部经, 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宗派 。 但‘归元无二路, 方便有多门’, 无论哪一宗, 只要能一门深入, 而且所皈依的不是徒拥虚名、追求名闻利养之辈, 而是真正具眼的宗师, 都会帮助你去掉心中残余的杂质, 完成生命的净化;也只有生命净化后, 才能证得生命的永恒, 摆脱一切烦恼的纠缠、煎熬与无奈 。 也只有脚踏实地的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为, 才能够从容乎中道, 以到达生命的圆满 。
古往今来, 没有一个人得到完全适合他、完全符合他主观愿望的环境, 不管是三皇五帝、秦皇、汉武, 都只能活在或多或少的无奈之中 。
孔子周游列国, 在宣扬大同理想的过程中, 曾有过陈蔡绝粮之困 。 佛陀也不只一次的遭到他堂兄弟提婆达多的陷害、毁谤 。
基督抱著一颗爱心, 告诉人如何放弃自私, 活得光明、活得无愧, 但走到哪里也都有人驱逐他、陷害他, 最后被弟子出卖 。
你我凡夫固然活得无奈, 即使是圣人也一样有著「把手拽伊不肯入’的无奈, 否则众生岂不早已度尽?只不过圣人的无奈仅是发自悲悯的淡淡轻愁, 并没有我、法二执的困惑 。 而你我的无奈, 则是发自一我之私, 来自自我欲、自我保存的蚀骨椎心, 仰天泣血、悱恻缠绵、新愁旧恨等障蔽本心、动摇根本的无奈 。
了解了这些, 我们就应该迸发出生命的潜力, 来追求生命的圆满, 赢取人生彻底的胜利而证得生命的永恒 。 这绝对不是妄想, 往圣先贤既留有‘典型在夙昔’的榜样可循, 也留有金口亲宣的宝贵经教可学, 我们应该精研覃思, 朝向解脱的大道迈进 。
二、向上的基础——诚、敬、信、行
我们认清了人生的使命, 决定朝向生命的圆满迈进, 首先就要奠立几个基础, 也可以说是基本前提或前方便 。 若不能坚持这个基本前提, 必然会空过一生, 绝难成就 。 那就是诚、敬、信、行 。
(一)诚
提到诚, 大家总会感觉得很抽象, 名词固然陈旧, 含意也欠明确, 其实只怪我们没有深刻地去玩味思索 。 诚, 不但是构成中国人文精神的特质, 也是中国伦理哲学的标志 。 人类的思想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一为主知主义 。 一为主情主义 。 一为主意主义 。
主情主义虽然充满诗情画意, 但不免沦于执著、沉湎 。
主知主义虽然不缺少乐道的精神与真知灼见, 但不免流于空疏、冷漠 。
主意主义的思想也很容易形成武断、霸道 。 只有中国人标榜的‘诚’才能揭示人天一贯的真精神 。
诚就是当你的真理智, 到达止于至善的境界时, 同时也把你整个生命的真情感, 投入这真理智之中, 而反映为死守善道的坚决意志, 成为纯一不杂的诚 。 唯有诚才不致有知、情、意分离的偏颇, 能诚就能择善固执, 能诚就能用真理智抉择真理, 以到达不疑之地, 到达不疑之地才能断惑, 断惑才能证得宇宙的真实 。
所以学正法首先要坚持一个诚字 。 不诚无物 。 假如是为了一时的烦恼不能排遣, 才来学佛法, 忽然境遇改善而有的太多的欢乐与闲情逸致, 就丢到佛法, 这是虚伪的因;因地不真, 果遭迂曲——虚伪的因就只能得到幻灭之果了 。 所以只有一本至诚, 学法才会成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