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生命的圆满 牛的礼赞( 四 )


竭尽精神获得渠 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 又入烟云深处居
这首颂是指安祥心态已经呈现 。 禅, 是向上法门, 向上, 就必须具备正见和正受, 因为正见与正受的当体, 就是安祥的觉受, 就是得牛 。 牛象征安祥的心态, 修行人必须以牧牛的要领来调和、主宰自己的心, 管制住自己那惯于分别、取相的表层意识, 才能使‘生处变熟’ 。 因为得到安祥并不就是到家, 就像牧牛一样, 在牛尚未调教、训练好以前, 野性犹在, 稍一疏忽、懈怠, 它就会落路入草犯人苗稼 。 如果它把绳子挣脱跑掉了, 一时难找, 你还得到处去追寻 。 所以得到安祥并非就是圆满, 还须一段长时调柔的功夫 。
(五)牧牛
鞭索时时不离身 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 羁锁无拘自逐人
纯和就是‘熟处转生, 生处使熟’ 。 修行的主要著眼在于把过去的惯性纠正过来, 让以往熟悉的东西逐渐淡化、疏远,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清净无染、纯一无杂的安祥 。 可是, 人们的分别心是念念相续, 停息不住的, 念头多到连自己想什么都不知道时, 当下便是无明 。 活在无明中的人, 六根时时面对六尘, 如胶似漆般地粘在一起, 苦乐、哭笑皆由不得自己, 这是多么可悲、可怜的人生!而修行人觑破了虚幻, 看清楚了真实, 便开始离执、调心 。 一旦调伏久了, 由离执到去执, 不断地抛丢, 不断地自我反省、批判、修正, 逐渐地会念起自知, 进而正念多于妄念, 最后至于没有邪、妄之念, 正念也只是‘用心若镜’的随境而‘照’ 。 到此地步, 无念心体的安祥心态便出现了, 安祥虽然出现了, 要知珍惜它, 盯牢它, 使它由生变熟到须臾不离, 秒秒都在 。 所以, 此刻的保任、管带工夫特别重要, 千万别让它隐没、退失 。
我经常说:法的修行落实在观心, 观心的要诀在念念自知、自觉, 自知、自觉里面没有任何相对的二边 。 如果出现了人或事物的他、它……那就是我形容的小偷、贼!观心观得好, 就是盯牢这小贼, 看他能做什么?古德也说得好:识得不为冤!因为家贼是谁呀?如果搞清楚了, 贼不是别人, 你会亲切得很 。 不过, 还未臻此境地的人, 就要好好地牧牛, 牧牛就要盯牢它, 不让它乱跑、乱来 。 所以, 得到了牛(有了安祥)并非了事, 还须要慢慢地驯服(保任)它, 紧紧地看管住它 。 如果一个修行人不肯把过去那些机械惯性丢掉, 和它绝缘, 是很难自在的 。
(六)骑牛归家
骑牛迤逦欲还家 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 知音何必鼓唇牙
这是指生处已经转熟了 。 刚才说到我们旧时所有的那些毛病, 始终与我们离不开的怀疑、嫉妒、生气、恐惧、贪心、不满、抱怨、牢骚……都和我们变得陌生了, 而安祥则渐渐和自己熟悉了 。 熟到走到哪里, 它都形影不离的跟著, 显然‘保任’接近成功, 家乡在望了 。
(七)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 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 鞭绳空顿草堂间
很多人修学到这里, 就认为已经到家了, 其实还没有, 为什么呢?法执虽然没有了, 微细的我执尚在;牛虽没有了, 但是人还在 。 比如说:我在修行, 我很安祥……有我、有安祥是二法 。 必须是到了安祥就是我, 我就是安祥, 安祥成为人格化, 是人的属性了;没有安祥就没有我, 有我就有安祥时, 就更上一层楼了 。
(八)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 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 到此方能合祖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