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气论 陈式太极拳打手行功要求( 九 )


陈式太极拳强调任何时候呼吸都要自然 。 太极拳的练气 , 就是要在自然呼吸基础上 , 顺应动作的开合虚实来提高呼吸的强度与深度 。 但如果有胸闷憋气的现象 , 说明肢体某一部分有鼓劲不放松的缘故 , 或者是在屏气而停止呼吸的毛病 , 应即细心找出原因 , 调整呼吸 。 如经过调整呼吸而还有此种现象 , 说明呼吸方法调节不佳 , 也就是提高呼吸强度与深度未能顺循呼吸自然而引起的 , 还应该从呼吸与拳势动作的速度是否一致上检查纠正 。
2、开合虚实
陈鑫先生说:“开合 , 虚实 , 即为拳经”;“一开一合 , 有变有常 , 虚实兼到 , 忽现忽藏” , “开中有合 , 合中有开” , “虚中有实 , 实中有虚” , “一开一合 , 足尽拳术之妙” 。 他把开合虚实提到首要地位 , 并且说得详细全面 。 陈式太极拳如果只讲究外形的开合 , 不讲究内动的开合 , 那么 , 不论练拳或交手都会降低其养生保健、增强体质和提高技术的作用 , 也就不能称作内外合一的拳了 。 太极拳一直被称做是“内功拳”的一种 , 那就是在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地配合 , “练意”、“练气”、“练身”同时进行 , 要求肌肉、关节、内脏器官在内部活动来配合身躯四肢的外部运动 。
开合着重在内动 , 而不在于外表的形 态 。 内动的开合 , 仍然是“运劲似螺旋” , “运劲如缠丝”的作用 , 就是所谓“劲由骨换” , 或所谓“内气潜转” 。 开为伸展、放大 , 合为收敛旋 , 有沾连粘随之意 , 故能开进不顶撞 , 合时不躲闪 , 通过推手的长期训练 , 即能充分发挥“以轻制重”、“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借人之力 , 乘人之势”的特殊的技击方法 。 练习内外统一开合时 , 应该揣摩“内不动 , 外不发” , 这两句话要求每一个动作 , 都做到“始而意动 , 断而内动、然后外动” 。 动作开时内外俱开 , 动作合时内外俱合 , 神气贯串 , 周身一家 , 浑然无间 , 转接要一气呵成 , 劲力集中到一点 , 并能随时灵活变换 。 在一开一合之中 , 还要进一步要求“开合有合 , 合中有开” 。 “开中有合 , 合中有开” , 乃是“运劲如缠丝”的中心作用 。 陈式太极拳的行气运劲 , 由腰脊主宰 , 运用缠丝的劲螺旋形的动作向着四梢方向延动的叫做“开” , 从四梢回归丹田的叫做“合” 。 试举手臂旋转动作来加以说明 。 以逆缠为开 , 顺缠为合 。 一圈之中 , 逆缠外开上半圈为逆;顺缠内合下半圈为顺 。 顺逆、开合变化一圈之中;有上下、有内外、有左右、有左右、有前后、有大小、有有形、有无形 , 都离开开合之8法 。 循环往复 , 滔滔不绝 。 “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是陈式太极拳奥妙所在 , 是陈式太极拳功夫深厚的高级技巧 , 它松圆灵巧 , 螺旋形动作极为细微 , 达到“浑身柔软若无骨”而身法螺旋中正不偏 , 才能“忽然放开都是手” 。 也就是陈鑫先生主张的“周身上下都是拳 , 挨着何处何处击 , 我也不知玄又玄”技击功夫 。
虚实是从意念上说的 , 以手划圈为例:如意念集中于右手划圈 , 则右手为实 , 左手为虚;意念集中于左手划圈 , 则左手为实 , 右手为虚 , 这是两手的分虚上 , 还要进一步要求实中有虚 , 虚中有实 , 仍为手为例:原来已经分清虚实的手再要求分清虚实 。 虚的手要虚中有实 , 实的手须实中有虚 。 前挤的手为实 , 虚的手前挤出的一侧为实 , 另一侧为虚 。 这种实中虚 , 是为了把力量集中于一点 , 不该用力处都要放松 , 贯彻处处用力经济的原则 。 例如 , 在陈式太极拳中双推手一势 , 推的一面为实 , 譬喻为刀口 , 背面为虚 , 譬如为刀背 , 意为力点要集中在刀口上 。 后手为虚 , 但也要求有意念贯注其中 。 这种虚中有实 , 是为了平衡重心 , 并使前手发力更足 。 陈式太极拳每有一个动作就划一个圆圈 , 在转圈中间 , 虚实是在变换的 。 以手为例 , 如果手划圈时的上半圈为实 。 这是一虚一实 。 在一虚一实之中 , 仍然包含着“劲似松非松 , 将展未展” , 进一步做到虚就是实 , 实就是虚 。 在推手中 , 一圈之内 , 随时有无阴非阴 , 忽隐忽现 , 使人不可捉摸 , 陈鑫先生用“全身处处皆太极”之语来阐明这种细微的变化 。 腿部的虚实变化 , 不论前虚后实 , 都要进一步做到虚中有实 , 实中有虚 , 虚非全然无力 , 实非完全站煞 。 这样 , 才能使步法的变换灵活迅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