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肘部功夫
练太极拳强调沉肩、坠肘 。 如果肩松沉了,但肘却微外掀和里瘪,会立即破坏了沉肩的作用,使劲立散 。 肘为胳膊之中节,中节出了问题,根节和梢节都会受到影响,使劲不能完整 。 所以不论野马分鬃、搂膝拗步还是其他动作,肘都不能外掀和里扣,就是四角穿梭也不允许掀肘 。 在推手中,肘的杀伤力太过威猛,所以高手往往不愿用肘去击对方 。 这肘要是顶上,如顶在肋上,就得顶断几根肋骨,轻者也得吐血,故推手比赛严禁用肘 。 立肘更厉害,就是砸在对方后背上,也能使对方受不了,何况顶在砸在要害之处 。 如今的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肘部的问题都比较严重,尤其那些不会推手的教太极拳者,根本就不知肘有什么作用 。
九、腕部功夫和指尖功夫
练太极拳讲腕坐、指展,这样使肩、肘、腕成为一致的整体 。 如果肩沉了,肘坠了,腕却不坐,则使胳膊之劲不能成为一家,肩肘之劲也就没有可靠的保障 。 胳膊作为上身的两扇大门,肩、肘、腕必须成为统一的整体才能运用自如 。 肩肘腕统一了,指不展劲力也同样发挥不出来,所以指展的问题也不能小看 。 发人放人,指在最前方,把人发出去没有腕滚不行(如挤之势,腕不滚则不奏效),没有指尖的抖弹劲也不行 。 指不展从表演上看也没有可观性 。 太极推手时,指尖应如中医搭脉一样,稍一接触对方,便将对方的劲路、功力大小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而我们今天的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都是或出手娇无力,或出手不见形 。 更有甚者,把手搞成唱戏演员的“兰花指”,使人不懂,这手型究竟意味着什么?太极的指,同样是太软了不行(无力),太硬了也不行(劲僵),应是可软可硬,也就是软中有硬,硬中有软 。
十、两胳膊之劲
练太极拳处处体现圆运动,先辈武术家谓之“抱元守一” 。 这个“一”,我在耳部功夫中已作了说明,这里再强调一句,这就是先天一气,先天一气就是无念的真阳 。 孙禄堂先生说,“太极皮球也,形意铁球也” 。 而今天的许多专业太极拳运动员、专家教授们,别说懂什么抱元守一,就是两只胳膊抱圆都做不好 。 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哪一个不是瘪瘪楞楞 。 孙老先生说太极皮球也,指的可不是没有气的皮球,而是打足气的皮球,处处是圆的,让对方无处下手 。 如推手时两只胳膊棚得很圆,如同皮球,那对方在哪里下手呢?对方无从下手,没有任何缺陷,这就是抱球应达到的效果 。 以肩论,肩是圆的,肩下腋内可容一个拳头;以腰论,腰似车轴,处处运用自如;以背论,背是圆的,背如弓则劲无穷;以裆论,提肛、裹裆,裆是圆的;以腿论,后支撑腿(如弓步)是圆的;以手论,虎口是圆的;以起手落手论,起手是圆弧,落手也是圆弧,用行话说就是“起手要轻灵,落手要沉着” 。 所谓起手轻灵,落手沉着,即练者并没着意用劲,却让行家看来处处有种内含的暗劲 。 而如今的太极拳专业运动员,起手飘忽忽,落手忽忽飘,手没有准星,没有定向,不知落在什么地方合适,出手娇无力,脚下软绵绵,这能叫上乘功夫的太极拳吗?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练太极拳嘛,随便练练,一点劲也不用使 。 此言谬矣 。 如果严格按照太极拳的规范去练,不挺胸,不提肚,不撅臀,就是一趟二十四式练下来,一般人腿也会发抖 。 常见太极拳参赛者,腰不会动,或者说腰和四肢配合不上,只是耍胳膊耍腿,虽然练得很慢,但也不是太极拳,只能说是长拳慢练,没有太极拳的味道,更没有太极拳的内在之劲 。 太极味、太极劲比较难练 。 说软嘛,软中有硬;说硬嘛,硬中有软 。 软不是软绵绵,硬不是硬梆梆 。 不在明师指导下言传口授,休想练出太极劲、太极味来 。
推荐阅读
- 弹抖力的练习及搏杀法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
- 太极内劲 吞吐
- 警惕太极拳套路 塑形是太极拳的筑基功夫
- 竞技推手训练法 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
- 试谈裆走锅底型的体会 太极拳是超常功夫
- 拳打一半意-谈养生太极的修炼技艺 各界太极大观
- 从三位太极拳宗师的经历看太极拳的灵魂 太极拳-胯是大拳头
- 从出汗看练习太极拳的层次 太极放松真谛
- 太极拳“裆”部的运行轨迹 螺旋走劲调整气血
- 煮绿豆汤时,最忌直接下锅煮,再加这一步,只需5分钟,个个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