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定:在五行中属土 。 方位正申央 。 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脾经 。 劲源在丹田,如欲立稳重心,只要意想命门和肚脐,立刻会身稳如山岳 。 所以说五步应五行,五行在人体中又对应五窍 。 从外表看,表现在步法上 。 蕴于内者,即不丢顶劲也 。
不丢顶劲要练于内,形于外,只有内外合才能灵活奏效 。 中定不离位,含胸把腰松 。 对方来势,或高或低,或横或直,或左或右,或长或短,不能肯定 。 或先得能定步走化,当走化对方来力,意念要集中在丹田,前方来力,意想肚脐贴命门;后方来力,意想命门贴肚脐 。
不要与之相抗,当松开其来力后,劲源反之则为发,必便对方弹跳跌出 。 手或臂一觉着力,随即放松变为虚,如遇偏重则松之,遇双重则偏沉之,随彼之来力方向而去,泻去其力,不稍抵抗,使人处处落空,毫不得力,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 意念守住丹田,变化在肚脐命门之间,全身松静,保持我顺人背,若能达此境界,对方虽有千斤之力,亦无法施用 。 轻灵玄妙,能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
粘连黏随,即不丢不顶之劲 。 主进退,为太极推手中最需要之基本内劲 。 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等八法,可以用姿势表现出来,可以比做阳劲 。 粘、连、黏、随,没有固定姿势可以标榜,可以比做阴劲 。 此劲由推手而来 。 初练时两手不知所觉,犹如木棍;逐渐由手而臂、而胸、而背,乃至周身皮肤,逐渐生有感觉,有感觉如可粘黏,有粘黏始可将敌吸住,为我所制 。
此种粘黏,须由高明教师引领之 。 比如蓄电池充电,教师为一发电机,学习者为一无电蓄电池,老师教学生如同蓄电池充电 。 功练成如发电机已将电充入蓄电池中,以后蓄电池才能单独发电,俗称喂劲 。 故练习此劲至相当程度后,皮肤上有似云似雾之气,如漆似胶 。 一遍对手,即不丢不离 。
非但两手如此,周身皆然 。 其技艺愈高,气愈厚,而面积愈大 。 但此气不能目睹,仅能感觉,故艺高之人,于推手时,一搭手即知对方程度 。 其理即在彼此粘黏圆圈之大小也 。 此劲为太极推手中最重要者 。 初步必须练习,否则不能研究其他诸劲 。 初学者不可不注意也 。
大捋推手,在方位上,是以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隅角求四正 。 在手法上採、挒、肘、靠四种劲法为主,要求动作灵活、紧凑,此四种劲法,也各有其劲源 。 现叙述如下:
(1)採劲,在八卦中是乾三连,方位西北隅 。 五行中属金,发此劲要短脆 。 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和肺俞,此二穴属膀胱经 。 採劲,要轻灵,好像採摘花朵或果实,使用採劲时要特别注意技巧 。 如对方进攻时,用左手或有手执对方手腕或肘部,往下沉採,其效用与捋略同 。
欲使对方前倾时,而乘机使其重心向前 。 此採非用手,手探则功效小,须用劲源与腰腿劲相合,加以意气 。 採如得势,能使对方头晕目眩,由脚跟全身採起,跟起即可发之 。 惟採人不可同时採两边,只採一边,可使对方重心偏于一侧,否则反被其借劲而稳定重心 。 採时手轻而意念要重,方能有效 。
採时宜己身中正,沉腰坐腿,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气沉丹田,眼神下视 。 太极拳经所云:"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 即此谓也 。 太极拳架中,海底针一势,即为採之用法 。 海底针后连以扇通背,即探后随发之意 。
(2)挒劲,在八卦中是坤六段,方位西南隅,五行中属土 。 人体对应窍位是中丹田穴,此穴属脾经 。 挒劲在太极拳中,不甚应用,故知者甚少 。 不如掤、捋、挤、按、採、靠等劲为大家所熟悉 。 然此劲实甚重要,学者不可不知 。 譬如自己在前倾后仰势背之际,欲使转顺,即须运用此劲 。
推荐阅读
- 弹抖力的练习及搏杀法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
- 太极内劲 吞吐
- 警惕太极拳套路 塑形是太极拳的筑基功夫
- 竞技推手训练法 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
- 试谈裆走锅底型的体会 太极拳是超常功夫
- 拳打一半意-谈养生太极的修炼技艺 各界太极大观
- 从三位太极拳宗师的经历看太极拳的灵魂 太极拳-胯是大拳头
- 从出汗看练习太极拳的层次 太极放松真谛
- 太极拳“裆”部的运行轨迹 螺旋走劲调整气血
- 煮绿豆汤时,最忌直接下锅煮,再加这一步,只需5分钟,个个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