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太极止弊三法 探奥“四两拨千斤”( 三 )


1.松沉劲:周身皮、肉、筋、骨通过修炼全部放松 , 骨节松开 , 筋腱放长 , 皮肉松软 , 全身松净、松透、大松大软 , 自然沉劲上身 。 而且 , 只有松才能轻 , 只有轻才能灵 。 松就相当于加“润滑油” , 推哪里哪里就能轻灵地随同转动 , 只有真正松透了 , 才能真正达到不顶 。 否则 , 如果有一处不松 , 就相当于在一处使了闸:如果一处有闸 , 就影响周身转动使其不灵;如果有一处不灵 , 就产生顶劲 。
2.柔韧劲:仅仅是形体大松大软 , 也有可能会产生散、懈的毛病 。 所以 , 松净松透、节节放松后 , 还必须用意念导引 , 达到节节贯串、上下一体 , 周身膨胀圆撑 , 松而不懈、松而能弹 , 只有这样整体才会像根藤条或弹簧一样富有弹性 , 才能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
3.整体劲:经过形体和意气的修炼 , 达到身备五张弓 , 并且五弓合一 。 运动时上下相随 , 左右相通 , 内外相合 , 周身一家 , 一动无有不动 , 一静无有不静 。 其身法和运劲要诀是:手领腰动脚紧跟 , 脚领身随手相合 。 前贤日:“梢领中随根节催” , “劲起于脚 , 发于腿 , 主宰于腰 , 行于手指” 。 实际运作时 , 周身一家 , 上下内外一动同动 , “太极乃一气” , 完整顺遂合一 。 周身行气若一、肌肉若一 , 无有先后之分 , 通体旋转如麻花拧劲 , 均匀合一 。
4.中定劲:人体重心垂直于支点的稳定状态叫中定 , 能够维护人体重心始终垂直于支点、确保稳定的劲力叫中定劲 。 不仅在静态时需要中定劲 , 在动态中 , 尤其在快速变化的动态中 , 更需要中定劲来维持平衡、确保中定 。 吴式太极拳是柱式身形 , 人体重心在左右两脚间轮换 , 弓步有中定 , 坐步有中定 , 转换过程中也始终不失中定 , 人体重心通过脚与地心相合 , 脚就像沾在地面上一样松沉下落 , 身体不易倾斜 。 维持中定的耍诀是:腰不离脚(垂直) , 脚不离腰 , 腰脚分离要跌跤 。 ‘
5.听劲:通过长时间推手练习 , 逐步修炼出灵敏的听劲 , 达到“一羽不能加 , 蝇虫不能落” , 微小来力即可听出 。 只有做到对方来力的方向、大小、快慢以及变化均能即刻断定 , 才能实现“因敌变化示神奇” 。 只有有了敏锐的听劲 , 才能判断正确 , 运化合理 , 我顺人背 , 得机得势 , 顺势借力 , 后发而先制 。 灵敏的听力是轻灵运化的基础 。 听力的功夫是由骨听、肉听、皮毛听逐步升级修炼出来的 , 只有到了皮毛敏感的阶段 , “一羽之力”也能听清 , 才能达到以“一羽之力”相配合的轻运阶段;只有有了轻的功夫 , 才能达到灵的变化;也只有达到轻灵 , 才为“四两拨千斤”提供了可能 。
6.懂劲:经过长时间推手训练、招法变换、劲路运行以及应对的方法训练 , 各种劲力在大脑中烙印深刻 , 不仅“心知”(思想懂劲) , 而且“身知”(身体懂劲) 。 身知以后就有了“身意” , 身体像有了意识 , 不等大脑下命令身体各部均能自主及时地做出灵活正确的应对 , 身体对来自外部的刺激形成了条件反射 。 “身意”的修炼方法是 , 先用心意导引 , 让身体某点练出感觉 , 然后渐渐使该点生出身意而去掉心意 , 如此点点扩展 , 渐至全身都练出身意 。 身意比心意反应更迅速灵活 。 如果依靠心意 , 接触点的感觉需要先传到大脑 , 大脑再下命令给接触点 , 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 尽管时间很短 , 但在双方较劲的一刹那也会差之毫厘而谬之千里 。 所以 , 靠心意指挥 , 有时会来不及闪让转化 , 而导致引进落实而被打 。 只有练出了身意 , 达到了身体懂劲 , 能够随对方的运动而进退往复、缠绕旋转 , 推手中才能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