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用力”无论从数学与语言学角度讲也都是能够成立的
上述四点完全可以从理论上证明太极拳之“不用力”确实是千真万确真实的 , 是完全符合力学的;太极拳之“不用力”绝对不是不用过头的力 , 不是“矫枉过正” , 而是追求一点也不用力 。 但是 , 理论与实际往往又不是完全是一回事 。 从绝对精确的角度说 , 杨澄甫先生所说的“不用力”的太极拳其实还是存在着用力的 。 就是说这“不用力”是将某些用力忽略掉了 。 那么 , 是不是可以说杨澄甫先生所说的“不用力”是属于表述不确切、有语病呢?那也不能这样认为 。 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
①几乎所有的词都是具有多义性的 。 正如《语言学概论》所指出的:“词不是象数学符号那样严格于一个固定的、明确的意义 。 说真的 , 言语不外是一连串粗略的暗示 。 ”所以 , 许多词义都是有一定前提的 。 杨澄甫先生所说的“不用力”也正是如此 , 这“力”既是指一般人日常所说的“力” , 对照广义的“力”而言具有狭义的术语性 , 而且还是有前提的 。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忽略了人体维持静态姿势的感觉不明显的局部用力 。 太极拳的练用 , 两手臂总是悬置着的 , 身躯是站立的 , 从精密的微观角度讲 , 维持这种姿势 , 身体各局部也是需要用力的 , 但是 , 杨澄甫先生所说的“不用力”明显是将其忽略了 。 因为如果不忽略 , 太极拳的语言交流就会十分困难 , 甚至是不可能的了 。 也就是说 , 杨澄甫先生所说的“不用力”其实是一种模糊的粗略的说法 。 那么 , 这种模糊的粗略的说法是不是违反了力学与语言表述规则呢?必须明白人类生活包括科学是离不开模糊概念的 , 人类在很多方面的判断都是不需要十分精确、不可能十分精确和必须不能十分精确的 , 或者说人类的许多认识都是、也必须是属于模糊概念的判断 。 模糊概念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 。 比如活人由于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 , 因而从精密的角度而言 , 其面孔每天都在不断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每个人和自己先后所写的同一个汉字几乎都有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等的不同 , 这是有目可睹的;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 这无疑是数学定论;电影其实是人不能分辨的一秒钟调换24次的一幅幅不动画面的放映;电视其实是自上到下一条条快得人无法分辨的扫描线 , 每一个瞬间屏幕上其实只是一个点 , 每一个瞬间屏幕上是连不动的画面也是没有的 , 这些也是无需怀疑的 。 然而由于人类根据与自己的感官分辨能力相适合的模糊概念 , 就认为一个人的面孔在几年之中是没有变化的 , 认为不同的人所写的不同形状的同一个汉字都是同一个字 , 认为圆周率在大量的生产、科研的广泛应用中连精确到六位也是不需要的 , 认为电影、电视的画面是活动的 , 这些认为都是属于人类所必需的模糊概念 。 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人看了电影说“我看到了一幅幅不动的画面不断交换放映” , 世界上也至今还没有一个人看着电视说我只看到了屏幕上一个点上下左右移动 , 什么画面也没有 。 毫无疑问 , 说电影银幕上放映的是一幅幅不动的画面、说电视屏幕上是一个点上下左右移动 , 什么画面也没有 , 这是完全符合科学的 , 但也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 。 人如果离开了模糊概念、认为处处都必须十分精确 , 假设也能够做到十分精确 , 那么 , 一个人出了门与家里的人分别 , 几天后回到家里 , 与家里的人相互就都不认识了;不同的人所写的同一个汉字 , 包括自己前后所写的同一个汉字就会认为不是同一个字了;凡有关圆周率的计算由于进行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 , 那就永远没有计算答案了;电影、电视也就根本不能享受了 。 有个笑话说一个呆子第一天上学 , 老师教他认识了一个“一”字 , 第二天老师写了个“一”字考他 , 因为这个“一”字写得比昨天长了些 , 这个呆子就不认识而以为是另一个字了 , 老师告诉他这就是昨天教他的“一”字 , 他感到很诧异 , 说“怎么过了一夜就长了这么多了” 。 这个笑话正是说明模糊概念判断对于人类生活是重要得不可或缺的 。 杨澄甫先生所说的“不用力”正是属于符合太极拳实际的模糊概念的语言表述 。
推荐阅读
- “骨响齐鸣”是太极拳功夫吗-魏坤梁 《打手歌》在太极拳推手锻炼中的一个典型例证-魏坤梁
- 练拳一二三四-邵守俊 太极拳腰与手的运动关系-张志明
- 太极舒筋功 混元运动--太极拳的精髓
- 太极拳补肾功法 孙式拳真人呼吸法
- 太极行功 武派太极拳身法
- 太极拳三宗:神宗、人宗、鬼宗 太极内功养生法
- 气功与太极拳有何异同? 什么叫入静
- 紧张性头痛可以进行锻炼太极拳可以起到缓解的效果
- 太极拳的好处
- 居家锻炼强健体魄 这份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五禽戏的要领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