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不用力”是真实的吗?太极拳之“不用力”可能吗?太极拳的“不用力”真的是“矫枉过正”与不用过头的力吗?初学太极拳者真的无需“不用力”吗?“不用力”究竟是不是太极拳特征性、标志性的要领?“不用力”对健身与武术有好处吗?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太极拳之“不用力”是千真万确真实的;太极拳之“不用力”是完全可能的 , 并且是完全符合力学的;太极拳之“不用力”也绝对不是“矫枉过正”与不用过头的力 , 而是追求一点也不用力;对于学习太极拳 , 绝对不是初学者无需“不用力” , 而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课就必需是从“不用力”开始的 , 没有开始学习“不用力”就等于没有开始学习太极拳;“不用力”确实是太极拳特征性、标志性的要领 , 可以说“不用力”是太极拳整个大厦的基础 , 是太极拳健身与武术的根本保证之一 。 所以 , 可以肯定地说:对于“不用力”不理解 , 不论是什么人 , 至少反映其在理性认识方面还没有进入太极拳之门 , 甚至在实际的技能方面也还没有进入太极拳之门 , 反映了还没有得到太极拳的最基础的真传 , 反映了其所练的拳不可能是纯正的太极拳 , 或者根本就不是太极拳 , 这样的锻炼也是不可能得到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和武术效果的 。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简要陈述如下 。
(二)“不用力”无论从力学与术语角度讲都是能够成立的
①要弄清楚“不用力”究竟是不是可能等 , 必须首先弄清楚“不用力”究竟是什么意思 。 必须明白 , 世界任何民族的词语都是具有历史承续性和多义性的 , 因此 ,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在《语言学概论》中指出词语的意义往往是不能单单凭某词语本身就能够理解清楚的 。 汉语中的“力”既有古今相承续的表示力量、力气的概念 , 这一概念又是有广义的和狭义的多义之别的 。 从《杨氏老谱》与《太极拳术十要》等太极拳经典著作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杨澄甫先生所说的“不用力”中的“力”不是指汉语中一般概念的广义的“力” , 而是指与太极拳狭义的术语性的“气”与“劲”相对而言的太极拳狭义的术语性的“力” 。 就是说 , 从广义的“力”的角度说 , 一般人日常所说的“力”并没有包括人体所有的力 , 而杨澄甫先生所说的“不用力”中的“力”也并不包括人体所有的力;或者说杨澄甫先生“不用力”的意思并不是指不用人体所有的力;而从狭义的“力”的角度说 , 杨澄甫先生所说的“不用力”中的“力”就是指一般人日常所谓的人体的力 , “不用力”的意思就是指一点也不用力 。
②太极拳先人发现、现代运动力学也反映人体的力量有两种 , 一种是一般所说的实质上就是人体杠杆性质的局部的力量 , 也就是一般人日常所说的“力”、“劲”、“气力”、“力气”等 。 比如手臂局部的力量就是由手臂局部肌肉收缩引起骨杠杆作用所发生的 。 手臂的局部用力又可以分为两种 , 一种是维持手臂形态持续不变的用力 , 比如竞技推手中的两手持续向前顶撑着的“顶牛”;或者肘部弯屈捧着一台电视机 。 这种手臂的局部用力要保证手臂的形态维持持续不变 , 从而能够将别人推动和将电视机捧住 。 这种用力中手臂的局部肌肉发生的是等长收缩 。 另一种是手臂形态发生了伸缩变化的用力 , 比如由于手臂的伸开而将别人推动 , 或者由于手臂的屈拢而将别人拖拉过来 。 这种用力是由于手臂局部肌肉的缩短收缩与拉长收缩协同作用所造成的 , 其中包括连接肱骨与尺、桡骨的一边肌肉发生了缩短收缩、另一边肌肉发生了拉长收缩 , 从而引起肱骨与尺、桡骨发生了杠杆变化 , 手臂就发生了伸缩的用力 。 这些用力由于手臂局部肌肉的收缩紧张 , 手臂的坚硬度必然要比不用力时明显增大 , 用力时手臂就象是挖掘机工作活动时的多节臂杆 , 外力如果要将多节臂杆上下左右再推动 , 必然要将力作用动整座挖掘机 , 人在这种用力时 , 外力加于用力的肢体上也必然会作用到人的躯体重心的 。 人体还有另外一种力量 , 那就是传递性的 , 现代运动力学称其为“动量传递” , 只不过这种力量人类一般很少使用 , 这种力量的最佳传递都是以人体的下支撑作为始发部位 , 对于站立的人而言下支撑就是脚;但这并不是说人的脚能够自发地产生出力量来 , 这种力量以脚为始发部位其实质是全身的力量由腰脊作用于地面 , 由于反作用而人体发生的反方向的力量从脚而始;运动力学认为力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在任何物体中传递的 , 当人体具备了满足这种力量传递的条件 , 这种力量就发生了由脚开始向上的反馈传递 , 可以达到某一肢体的末端;这个条件主要就是人体多个部位的相互反作用 , 现代运动力学称这种多个部位的相互反作用为人体各个环节的“相向运动” 。 这种力量传递到手臂也能起到手臂局部肌肉收缩发生的骨杠杆性质力量的作用 , 主要区别在于①这种力量是波浪形的 , 象飘动的绸带、挥动的鞭子似的 , 是不可能持续的 ,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因此称其为是“如练一气”;《杨氏老谱》因此称这种力量是“似不能持几斤” , 就是说以这种力量持续地提拿几斤重的物件也是无能为力的 。 ②手臂肌肉对于其活动是不增加收缩的 , 是可以同没有用力之前同样松弛的 。 这就象带着强劲的力量挥动着的鞭子仍然是柔软的相似 。 ③经过训练 , 手臂上的这种传递性的力量可以比手臂局部肌肉收缩发生的骨杠杆性质的力量大得多 。 因此《杨氏老谱》称这种力量是“犹有妙出于硬力者” 。 等等 。 手臂使用这种力量时 , 就象是一条湿毛巾 , 或者就象是一条鞭子 , 如果有外力作用到手臂上 , 就象是作用到挥动着的湿毛巾或鞭条上 , 不能将力量落实到人的躯体重心上 。 太极拳追求与使用的正是这样的力量 , 反映于《杨氏老谱》中 , 太极拳先人将其称为“气” , 并将力量强度很大的“气”又称为“劲” , 而将人体局部肌肉收缩发生的骨杠杆性质的力量称为“力” 。
推荐阅读
- “骨响齐鸣”是太极拳功夫吗-魏坤梁 《打手歌》在太极拳推手锻炼中的一个典型例证-魏坤梁
- 练拳一二三四-邵守俊 太极拳腰与手的运动关系-张志明
- 太极舒筋功 混元运动--太极拳的精髓
- 太极拳补肾功法 孙式拳真人呼吸法
- 太极行功 武派太极拳身法
- 太极拳三宗:神宗、人宗、鬼宗 太极内功养生法
- 气功与太极拳有何异同? 什么叫入静
- 紧张性头痛可以进行锻炼太极拳可以起到缓解的效果
- 太极拳的好处
- 居家锻炼强健体魄 这份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五禽戏的要领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