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 太极之乐-修炼太极拳乐趣无穷( 五 )


九、练拳似舒通经络
练拳的过程是气满开窍通三关,以意行气通经络的过程 。 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存联系的有机整体 。 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动的通道,有如网络一样联系周身,将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地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而且又有阴阳之分,各有所系和循行位置,宛如一阴阳太极球体 。 经络具有通行气血,营卫全身,温养脏腑组织器官,濡利筋骨关节,调节阴阳平衡,抗御外邪和保卫机体的作用 。 太极拳混元开合、螺旋缠绕的环形运动,完全与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表里相合关系以及循环流注次序相一致,如环无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 如立圆混元圈运动时,气沿任督两脉循环周流;平圆混元圈运动时,气沿带脉环绕盘旋;环形双分开合时,气沿冲脉环周流行;而又同时沿手足阴阳十二经络循环周流 。 开时,太和元气胸中化,由内向外,沿手三阴从胸开至手,与手三阳交;合时,由手三阳返回,从手走头与足三阳相交,并一起从头走足下交足三阴,再从足走腹而相合,复又交手三阴 。 如此交接循环,周流全身,疏通经络 。 这是气满开窍自周流,无须专门导引,只用心意旋转混元太极拳圈即可达到阴阳循环、疏通经络的目的 。
十、练拳似在气中游
练太极拳好比是在空气中游泳一样 。 太极拳是意气运动、肢体运动、外形运动、拳术运动,其实是内部心神意气运动的结果 。 当练到内气流动与肢体外动相一致时,这才叫内外合一,就会感觉到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我之为身,身之为我,惟有意气在流动 。 意开气亦开,意合气亦合,意转气亦转,意升气亦升,意降气亦降,意动全身内气都在动,这才叫周身一家,就会感觉到“虚而灵、灵而通、通而变、变而化、化而虚空、空而飘缈”之内景,飘缈欲仙,似脱胎换骨一样,手虚、脚虚、身虚、心虚、意虚、神虚,处处虚灵 。 此时内气与空气融合为一体,如同在空气中游泳一般,进退沉浮,左右盘旋,忽上忽下,一片神行 。 修炼至此感觉,是最佳状态,是高级运动的享受 。
十一、练拳似修心养性
练功练拳是修心养性、静养身心的全过程 。 求无极、养内气、练桩功、调阴阳、通经络、运开合、吐故纳新、丹田用功,这些都是与修心养性分不开的 。 人有三宝精、气、神,又有七情和六欲 。 三宝无损身健康,三宝有损则生病,耗尽即死 。 人在幼年,不受七情六欲之忧,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宝 。 到成年后,眼、耳、口、鼻、舌、心、意等七窍的活动逐渐增多,太过了则精、气、神三宝逐渐有所损伤,导致阴阳之气不平衡,阳衰阴盛,身体渐衰,抵抗力减弱 。 若受到六邪外感与七情内伤,就会生病 。 六邪外感首先是风,一风可生百病,由皮肤毛孔侵入肺,再传至其它各经脏腑 。 受风后极易感受其它五种邪气,亦可同样传至其他各部位,产生病症 。 内伤之七情都是由气引起的,一气能生百病,气不顺则血凝,气血不通畅,滞于何脏,何脏即生病 。 所以要外避风寒内避气,修心养性保三宝,即以修心养性之法来静养三宝、炼化三宝 。 修心养性,全凭心意用功,锁心猿,拴意马,四门紧闭(指眼、耳、口、鼻),静心修炼 。 意者心也,心者神也,神者性也,四者为一体也 。 心神意性贯身中,使精不离位,气不离体,神不离身,养精养气养神,此为静养三宝 。 眼为见性,耳为听性,心为勇性,三性合一为灵性,静养灵根气化神,养灵养性见天真,使神向下走,精向上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此为炼化三宝 。 气血全身通畅,三宝复亏不愿,既可祛病养生,又能延年益寿,打拳自有威力 。 同时,修心养性的思想和方法要贯串到人的整个生活中去,十年修炼,十年养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