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中快的惰性力 心意太极拳练习指要-马琳璋

心意是从心意拳中演化出来的一种拳术,其中难免有心意拳的形体痕迹与精、气、神在内 。 心意有三趟,头趟炼气、二趟炼精、三趟炼神 。 (本刊2007年第3期至第5期登载了《心意拳》一文,介绍了心意拳的一趟套路 。 2010年第5期至第7期介绍了二趟套路 。 )三趟拳术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步骤锻炼,不然会顾此失彼,练功者的身体内的精、气、神得不到有序的锻炼和调整 。
第一趟是炼气的套路,也是固本筑基的拳法 。 人体只有骨节开放,气路才能通畅;气路通畅以后,真气才能在体内畅行无阻 。 第一趟心意太极拳要求自然、柔和、优美、放松,每个姿势都要舒适,体现出松、稳、慢、匀等特点 。 此时练习拳术时不要有打人之心,要想有实战必须到第三步功夫时才能一举手、一投足自然将敌人弹出 。 通过第一趟心意太极拳的锻炼,初步达到内外气血通畅,可以使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发黑眼明、脸色红润、心情开朗 。
第二趟是炼精的功夫,因此在学练的过程中要逐步懂得什么是太极、太极功、太极道 。
第三趟,通过对心意太极拳不同套路、不同层次的修炼,使练习者逐渐懂得和重视太极文化的修养,逐步懂得太极拳是阴阳拳,阳面的动作好学,阴面的神、意、气却是太极拳改变自身和提升功夫层次的关键所在 。 神,指精神,眼为神 。 意就是意念,是修炼者的正念 。 我们知道人在高兴的时候就会气血流通,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同时减少忧愁烦恼 。 因此,在学习心意太极拳的初期就要学会随意、放松、愉悦 。 这是一种美的享受 。 不管是哪一趟太极拳,每天、每次要练三遍以上才有效果 。 第一遍,开展经脉,第二遍,校正姿势,第三遍,拳里加心意 。 有了这三遍,进步就迅速,由外而内逐渐产生内气的周流,感到丹田气沉、腹部充实,从手指麻胀、眼睛微光,到气传遍全身 。
学习心意太极拳必须要懂得阴阳,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心意太极拳的内涵和精髓 。 人体的阴阳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对平衡的,阴进则阳退,阳进则阴退,一旦有一方偏盛就会引起身体不适 。 心意太极拳则是意催气动、气催形(肢体)动,因此在演练时要眼随手动、手随目移,只有这样左右旋转,才能使内气在身体内部有序流转、阴阳互动,身体自然就会健康、矫健 。

一、形体配合

形,就是形体 。 锻炼形体的主要目的,一是使肢体得到锻炼以求坚固,即强身健体,二是使内气运行更加通畅,这样身体内需要的营养才能更加充足 。 所谓形正,就是身体各部分动作要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身体的各种姿势和顺并合乎生理的自然要求 。
练心意太极拳时,对形体上的要求是: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含背圆,裆深而藏,足坚而稳,膝屈而伸 。 《心意拳谱》中说道:“紧撮谷道内中提,尾闾一起绉甲骨;玉枕难过目视顶,来到丹田存消息;往前又是雀桥路,十二时中降下地;锁住心猿合阳马,要立丹田海底基;一时快乐无穷尽,反本还原心自知;九炼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 。 ”在练习心意太极拳中要明三节九窍,形体要头正顶起,大椎、廉泉穴微微内收,这样便于打通任督二脉,可以解决玉枕穴关难以打通的困难 。 脚掌踏地,两臂自然下垂,两肩微微内扣,胸部微含,背部自然就会拔而自圆 。 这时,真气不但很容易自夹脊向上过百会、下到明堂而与任脉相接,还可以通过两肩气通两膊,气到十指(筋梢) 。 松肩是腰以上能放松的关键,而肘部沉肩垂肘又是松肩的前提 。 肩头的三头肌下连两臂的双头肌,前接胸大肌,后连背阔肌,所以松肩可以实现从肩到胸、到背的全松,使气血通行无阻、三焦气顺,易于内气沉入丹田,可以使下肢得到稳固 。 一体之动主宰于腰,腰有车轴的作用,前有任脉,后有督脉 。 要想保证前任后督畅通、身体动转灵活,就要腰部直、松而不能曲,宜松不宜紧 。 两个轴转微微内合,臀向下逼,尾闾骨向前向上一翻,则腰自松而真气过会阴、命门,直上头顶百会 。 提肛可以引导三阴之气上升,松胯提膝可以迈步如猫行,从而达到全身轻灵的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