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
①气沉丹田不同于练硬功时的气贯丹田和入力丹田 。 “贯”和“入”是努力向下压气使其进入丹田, “沉”则是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 。 好象东西在静水中随着地心吸力徐徐下降, 松静自然, 无一毫勉强之意 。
②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 练拳是动功, 其势有开有合, 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 有入有出, 其气也要有升有降, 有紧有松, 不能总是聚于丹田, 僵死不动, 要有鼓荡开合, 纵横飞腾 。 这就是《神运经》上所说的“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式, 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的意思 。 -
二、为什么要气沉丹田? -
练拳之目的, 一是为了强身祛病, 延年养生;二是为了克敌制胜、抑强御侮 。
在格斗中如何能发出大力且使此力产生最大效果?如何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倾跌, 自己则稳如泰山?
欲达到上述目的, 必须按照拳经的规定, 进行各个方面的练习而综合运用之, “气沉丹田”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
从健身角度来说, 练丹田乃是祛病防病的关键 。
丹田二字, 笼统地说是指从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 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肾脏亦在其附近, 它们统统包括于中医所说的“肾”这一概念之内 。 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等过程, 是和肾息息相关的, 即是和生殖、泌尿 。 内分泌的功能紧密相关的 。
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练习, 可明显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 延迟衰老(中医叫补肾) 。 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增强后, 人就可能变得精力充沛, 抵抗外来风寒湿热的能力增强 。 对运动员来说还可提高竞赛成绩 。 这一点笔者在多年教学和为人进行气功医疗中, 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 。
从练内气来说, 丹田是生气之源, 先从丹田结成气丘, 然后即沿经络运行, 形成人体经络场 。 所以练丹田者, 可起“补肾”之功, 肾气足而后武艺乃得以精进 。 气沉丹田时的腹式呼吸, 使膈肌与腹肌力量增强, 加大腹压变化, 改善腹腔血液循环, 减少体内淤血, 可大大改善心脏的工作 。
从技击角度来看, 膈肌大幅度向下运动, 肺体大幅度向下膨胀, 腹胃等脏器垂注于腹内, 以及肩之下沉, 胸肌、腹肌、腰、胯之放松、全身肌松肉坠, 腹部充实而沉重, 可使人体重心降低, 在力学上体现了稳定作用, 在运动中易于作到中正安舒, 桩步稳健, 灵活而具有弹性, 既便于随对方进攻之势纵横缠绕、引进落空, 得势时又便于腰为弓把的使用, 发出丹田命门之力 。
这就是前辈形意拳家刘殿琛先生常说的“活泼于腰, 涵蓄在胸, 运丹田之力, 发肾气以击人 。 ” -
三、怎样作到气沉丹田? -
前边已经提到过, 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是随着拳势的变化, 让气在丹田(气海)与中脘之间, 有提有下, 起伏鼓荡 。 对于具有一定功夫的人来说, 只要在走架时注意作到:头正而起, 肩平而顺, 胸出而闭, 背圆而正, 塌腰松胯, 开吸合呼, 蓄吸放呼 。 吸为提, 气到中脘, 呼为下, 气到丹田, 自然而然就作到了气沉丹田的要求 。
对于初学者来说, 一时不易掌握, 可分三步去做:
1、先练松静站立, 即自然桩是也 。 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 八卦掌的定劲桩, 太极拳的混元桩, 或少林拳的马步桩, 都是一样 。 按要求将姿势站好, 即将全身放松, 要松而不懈, 精神贯注, 气势腾挪 。 采取自然腹式呼吸, 不加勉强, 多着意于放松 。 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 练上两个月左右, 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 。
推荐阅读
- 怎样练站功? 如何练卧功
- 健身气功的文化特点 大气功文化简析
- 气功教学入门之法——松 怎样躺着练功?
- 练气功会引发精神障碍吗? 什么是动静结合?
- 气功文化先秦著作 气功文化汉代著作
- 气功文化晋代著作 气功文化南北朝著作
- 如何选择练功方法 与初学者谈收功
- 气功文化隋朝著作 气功文化唐朝著作
- 陈撄宁静功疗养法问答 练气功时头晕、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 气功文化五代著作 气功文化宋朝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