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十二指肠溃疡怎么办,十二指肠溃疡用药( 八 )


生胃酮的剂量和用法是l00mg , 一天3次 , 2~3周后减至50mg , 一天4次 , 4~8周后改为50mg , 一天2或3次做维持治疗 。 在餐前半h用药 。 可应用噻嗪类和氯化钾以对抗其副作用 。 抗毒蕈碱药和结构上相似的醛固酮阻断药(如螺内酯)能降低生胃酮的效能 , 不宜合用 。
生胃酮的主要副作用是它的盐皮质素类作用 , 加强醛固酮的作用和抗利尿作用所致 。 约有5%~20%病人出现头痛、高血压、水肿、钠潴留和低钾血症 。 这些效应于停止治疗后仍可持续数周 。 因此 , 生胃酮应慎用于高血压、肾脏病、肝脏病和心脏病病人 。 也正是由于生胃酮具有这些重要的副作用 , 它不是消化性溃疡病的理想治疗药物 。
为了避免甘草提取物和生胃酮引起的钠和水的潴留 , 已经制成去甘草酸甘草制剂(deglycyrrhizinated licorice) 。 这种制剂含甘草酸不足3% , 保留治疗效能而无副作用 。 一些报道认为它可促进十二指肠溃疡愈合 , 而另一些报道指出不能证实其价值 。 有的学者认为去甘草酸甘草制剂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治疗效果不优于安慰剂 。
⑤醋氨己酸锌(zinc acexamate):是有机锌类抗溃疡药 , 属于刺激胃十二指肠黏膜保护机制的药物 。 药理学作用
A.显著刺激黏液成分(多糖和糖蛋白)的合成 。
B.防止阿司匹林对黏膜屏障的破坏 。
C.增进胃壁微循环 。
D.作为一个强大的细胞保护剂抵御各种致坏死物质引起的溃疡 。 它并能减少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 从而可以同时削弱攻击因子的作用 。
我国的一个219例消化性溃疡病的多中心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和一个205例的开放试验均显示醋氨己酸锌的临床效能与西咪替丁的效能大致相同 。 无严重的副作用 , 仅少数病人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 常用剂量:口服 , 3次/d , 一次300mg 。
⑥替普瑞酮(teprenone):是萜烯的衍化物 。 药理学作用:
A.增加黏膜和黏液中糖蛋白的含量 , 维持黏液的正常结构和保护作用 , 可以抑制阿司匹林引起的糖蛋白减少 。
B.增加疏水层的磷脂含量 , 疏水层位于黏液层下方 , 正常情况下 , 黏液和疏水层减慢H 向胃黏膜的反向弥散和HCO3-向胃腔方向的弥散 , 使黏膜和胃腔间维持很大的离子梯度 , 当黏液层和疏水层受损时 , 将有利于H 的反向弥散 , 黏膜内H 浓度的剧增可以引起黏膜细胞的破坏和死亡 , H 亦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生成胃蛋白酶 , 使组织发生破坏性的蛋白水解作用 , 最后导致胃黏膜的损伤甚至发生溃疡 , 疏水层的主要组成是磷脂 。
C.增加局部内源性前列腺素 。 尤其是PGE2的合成 , 并可抑制因服用吲哚美辛引起的合成减少 。
D.改善应激状态下的胃黏膜血流 。
E.促进胃黏膜的再生 。 总之 , 它可促进胃黏液的分泌 , 维持黏液和疏水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 促进黏膜表面上皮细胞的再生 , 从而减轻胃黏膜的受损 , 并可使已受损的胃黏膜甚至溃疡得以修复 。 主要适用于胃炎和胃溃疡 。 用法和用量:口服 , 一天3次 , 一次50mg , 饭后30min内服用 。
⑦麦滋林-S颗粒:为复方制剂 。 每1.0g中含水溶性萸3mg和L-谷酰胺990mg 。 前者为洋甘菊花中有效成分 mdash; mdash;薁(azulene)的衍化物 , 具有抗炎和抗胃蛋白酶的作用;后者参与己糖胺、黏多糖和黏蛋白的生物合成 , 促进黏液分泌和上皮细胞增殖 , 从而有利于组织修复 , 还可使胃黏膜中前列腺素E和生长抑素含量增多 。 因此 , 麦滋林-S颗粒属于胃黏膜保护药 , 适用于治疗胃炎 , 并可做为消化性溃疡病传统疗法的辅助治疗 。 有人证明 , 麦滋林-S颗粒尚可用于预防肠内细菌移位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 用法和用量:口服 , 一天1.5~2.0g , 分3~4次 , 餐后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