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1)


竞争激发了学生用社会标准进行比较, 而社会标准充分地提供了关于一个人的能力信息 。 在这种情况下, 唯独最有能力、最自信的学生的学生动机得到了激发, 而能力较低的学生明显感到, 将会在竞争中失败, 他们通常回避这种情境 。 一般来说, 他们所采取的回避竞争和社会比较的方式是, 选择极为简单或极为困难的学习任务, 而回避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 。 然而, 在实际教学情境中, 中等难度的学习(即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是最恰当的学习任务, 可以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提高更快 。
埃姆斯(Ames, 1983)研究了竞争对自我评价的影响, 结果表明竞争突出了个体对能力的感知 。 竞争获胜者夸大他们的能力, 认为自己比竞争对手更聪明, 更优越;而竞争失败者则认为自己天生无能 。 也就是说, 能力的自我感知很容易随着成功的出现而被夸大, 随着失败的出现而被贬低 。
(三)合作型课堂结构激发以社会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合作情境涉及到为共同目标而工作, 因此, 在合作情境中常常出现帮助行为 。 帮助既是援助他人, 也是承担合作学习中的工作, 帮助和合作是不可分的 。 研究发现, 取得成功的合作小组成员, 都认为同伴的帮助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
合作情境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共同努力 。 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他们共同努力, 共享成功的奖励 。 在合作情境中, 每个成员都尽全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 积极承担集体义务 。
当要求儿童在合作性集体中学习时, 即使儿童之间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 儿童也认为他们的水平、能力是相近的 。 也就是说, 这种关系会引起一种平等的自我评价, 强调了“我们共同”的感受 。 尤其在能力的自我感知上, 合作情境下学生注意力的中心放在个体特征之外的集体成就上 。
在进行自我评价时, 集体目标或集体成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不仅仅是自我的因素 。 在成功与失败的集体结果下, 即使是成就相近的个体, 他们的自我评价也具有差异性 。 也就是说, 个体在成功的集体与在失败的集体中, 对自己的成就会有不同的评价 。
(四)个体化课堂结构激发以掌握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个体化结构很少注重外部标准, 强调自我发展和自身进步 。 由于个体化结构强调的是完成学习活动本身, 即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而不注重他人是否完成任务, 因此它强调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完成任务, 获得自我的进步和水平的提高 。 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 产生很强的自豪感;失败则会产生内疚感, 但也不会认为自己无能, 而是通过增加努力或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来争取下次的成功 。
由于个体化情境强调对学习任务的掌握, 注重自己与自己比较, 不在意别人的学习如何 。 因此学生坚信, 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成功 。 他们对自己表现出自信, 相信自己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 这种学生即使在遇到失败时, 也不会否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不会降低自我评价, 而是认为自己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对, 坚持认为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 。
总之, 三种课堂结构都能在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Slavin, 1995),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 。 不过, 他认为, 要使得合作学习有效, 必须将小组奖励与个人责任相结合 。 也就是说, 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 必须给予小组奖励 。 这样, 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成绩 。 同时, 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作出贡献 。 当每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都负有责任时, 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 使所有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 。 否则, 极有可能产生责任扩散和“搭便车”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