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适合长跑? 怎样打好乒乓球? 让你安然入睡的三种心灵瑜( 三 )


三、天鹅式
1、坐在地板上 , 双腿v字型打开 。
2、左腿向内弯曲 , 左脚拉近会阴处 , 右腿自然弯曲 , 上身转向左侧 。
3、右手放在左膝盖上 , 左手从身后环绕至右边腰侧 , 脊背尽量挺直 , 身体向后倾斜到最大限度 , 眼睛看着右脚 。
4、保持5个深呼吸之后 , 换另一边再作 。
为了运用四项基本准则 , 就必须按照上列拳论做好以下六点:
1、顶劲要虚虚领起 , 则精神自然提起 , 同时气沉丹田 , 周身放松 。 由于身体上领下沉 , 即使身躯放长而产生弹性成为劲 。 陈鑫说:“沿路缠绵 , 静远无慌 , 肌肤骨节 , 处处开张 。 ”若是周身僵力 , 就会失去棚劲 , 也就不能通过沾、粘、连、随去求懂劲 。
2、立身须中正安舒 , 具有支撑八面之势 , 使推手时身躯不致偏于一边或依赖于对方身手之上 , 以免己劲为人所识 , 若偏一边 , 就不易顺遂地运用粘走功夫 。
3、在神气内隐则柔 , 外显则刚的前提下 , 推手时要具有忽隐忽显的刚柔变换作用 , 这正是求懂劲过程中不断问劲的表现 。
4、推手时要求做到两手有虚实 , 两足有虚实 , 一手一足上下亦要分虚实 , 形成处处分阴阳 , 处处有虚实 。 陈鑫说:“虚实兼到 , 忽见忽藏;实中有虚 , 人己相参;虚中有实 , 熟测机关 。 ”待虚实的转换熟练后 , 只要注意一只手 , 其它一只手两只足由于下相随 , 自然也就能随着灵活转换 。 所以陈鑫又说:“千古一日 , 至理循环 , 上下相随 , 不可空谈 。 ”这是问劲、化劲和达到懂功的基础 。
5、对方仰来则高以引之 , 使有高不可攀之感而失去与重心;对方俯来则愈向下引 , 使有如临深渊 , 摇摇欲坠之感;对方近迫则愈引愈虚 , 使有长不可及之感;对方退走则粘逼 , 使有迫促之感 。 这是符合沾、粘、连、随的化劲与发劲要求的 , 这样就可避免发生顶匾丢抗四病 , 使推手技巧迅速提高 。
6、推手时精神须提起 , 这样周身才能轻灵贯串 , 并要轻灵得具有“一羽不能加”的敏感 。 同时螺旋缠丝也须不断变动 , 要旋转得形成“蝇虫不能落”之气势 。 若动作表现出迟重不灵 , 则不易懂劲 , 若运动没有缠丝 , 则失去化劲 , 也失去半化半进、明化暗进、即化即进的缠丝劲技巧 。 没有化劲就变成比力 , 就不成其为太极拳推手了 。 能化而不能发 , 能柔而不动刚 , 刚柔不能相济 , 都非太极两仪之全 。
具有上列六项功能 , 就能贯彻推手的四项基本准则 , 达到懂得人劲而不为人懂的功夫 , 再加上乾乾不懈苦练之功 , 便可使推手技巧达到炉火炖青的高级境界 。
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 , 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 。 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 , 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 , 其内容更显精练 , 动作更显规范 , 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 演练太极拳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 , 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 , 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 , 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 , 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 , 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 , 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
二、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 。 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 。 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 。 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 , 即所谓的“节节贯穿” 。 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 。 在动作转换过程中 , 则要求:对下肢 , 是以腰带跨 , 以跨带膝 , 以膝带足;对上肢 , 是以腰带背 , 以背带肩 , 以肩带肘 , 在以肘带手 。 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 , 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 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 。 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 , 意指活顺、自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