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是支配躯干左右扭转,四肢内旋、外旋的劲力 。
“旋”是指肢体作螺旋式升降或进退,其源动力在腰脊,通过旋腰拧脊节节贯串而至四肢,其劲向上行则经转膀旋腕达于指端,向下行则经转腿旋踝达于脚趾端,回转时四梢劲循原路向回缠旋复归于腰脊 。 运用旋法能使对方直来之力沿我方动作弧线上的切线方向而去,如果对方继续加力,其劲力将被我的转旋之力引化落空,我劲则越过对方防线逼入 。
“钻”是指内力发动集中时使肢体产生极为集中的、内部刚坚的旋转穿透力,拳经谓“无坚不摧” 。
“撑”是支配肢体由内往外推伸排挤的劲力,既用于推排阻力,也用于维持自身平衡,其标准是猛拉不扑、冷推不倒,如遇到反抗力时我以内力撑抗,如两手前推时自身后背向后撑,即所谓“前去之中,必有后撑” 。 撑的关键是身内逐渐形成提、沉、塌、崩、十字劲,修炼出截撞整劲之法 。
“磨”是直挫、横抹、竖揉的推磨旋转的用力方法,由直、横、竖三力交错联合而行,产生搓磨揉转的劲力 。 “直”是着力点朝攻击目标直线出击,有戳挫克划之意 。 “横”是以腰的拧转带动上肢发放内力,有勾抹扫削之意 。 “竖”是向斜上或斜下发出的内力,意在掀根拔户、折叠挫根 。
“合”是肢体由外向内合聚的内力,多寓于吞法的吸化引转动作之中,并与撑法相连互用 。 —般先横撑化开对方来手,闯入其内门,一俟开至得势马上变为合力,逼迫对方移位跌倒 。 内力汇聚相合又能使全身之气聚凝不散、充沛而饱满,有—触即发之势 。
接住对方劲力练习沾黏时要不拘形式,不管对方的劲路和动作如何千变万化,我与对方相接之处就像胶一样黏住不离,使对方脱不开、丢不掉,迫使对方无法进招用技,或使对方的招数与劲力在我身上不起作用或减少作用,我则可以通过沾黏伺机跟紧对方的劲路变化,寻出对方的破绽,在对方的僵滞点和重心平衡点上随化随进,引动对方重心落空后掀挫之 。 连随亦不拘形式,对方动作大我则动作也大,对方动作小我则动作也随之而小 。 总而言之,不管对方采用任何角度、方向和路线形式,我均相应地采用同样的形式沾黏连随,跟住对方劲路的变化,以达到彼才想变而我劲已至、招发彼前的目的 。
接劲训练至此,不但换劲的目的已经达到,而且也基本上达到了懂劲的程度,既明白自己动作所须的劲力规格,又了解对手所用劲力的来路去向和大小,已是“知己劲”、“知彼劲” 。 只有知己劲,才能正确运动使动作合规中矩;只有知彼劲,才能根据对方的来势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 。 如通过搓磨察试感觉对方的劲力后,迅速、正确地判断出对方的攻防意图,并采取相应的攻防措施,或先发制人,或采用有效的防守,或堵截对方的劲路,破坏对方的企图 。
【太极散推训练法 道教养生术与太极拳】
推荐阅读
- 三皇炮捶与武当太极拳攻防实战演练 刚易柔难
- 杨少侯谈体用要诀 浅析武式家传太极拳三路拳架
- 谈陈式太极拳之“晃” 林朝珍谈习练太极拳和八卦掌
- 简化武当太极拳三十六式图解 赵堡太极拳丹功诀诠释
- 杨氏太极拳内功解秘 太极拳虚步的虚脚分担体重吗?
- 也谈传统杨式太极拳基本习练技法 医武结合练太极
- 太极拳:“周身俱能轻灵” 桩功与太极拳
- 太极拳教学之杨式太极如何做到棉里裹铁 怎样认识太极拳的“双重”
- 浅谈太极拳预备与起势 习练太极拳意义的再认识
- 太极拳功夫理法“俏皮话” 如何做好太极拳“蹬脚拳势”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