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功夫全在养 太极拳养生文化考( 五 )


8、边缘学问
冯伯英著《中国医学文化史》认为, 中国人发明的武术功夫等都有益于健身祛病, 其中包括太极
拳 。 他说:“作为一般拳法, 锻炼、运动身体而已”, 但究其根柢, “其内里功夫, 则在经络气运
行” 。 由于人们的普遍认同, 《现代汉语词典》的“太极拳”词条的注释是“动作柔和缓慢, 既可
用于技击, 又有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 《长寿精要》一书的运动健身篇列入了太极拳治疗
关节炎的有关文章 。 近年出版的养生保健要诀丛书之一《抗衰老要诀》, 在“抗衰老的运动疗法”
一节中介绍了太极拳 。 也许太极拳发展到一定阶段, 其养生文化果实必然会凸现出来而受到人们的
重视 。 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科学革命、教育改革、市场需求等的发展, 社会体育、休闲体育、老年
体育、康复体育应运而生, 设置《传统养生学》成为这些学科的必修课程, 而太极拳是这门课程的
一项重要内容 。 于是产生了“太极拳养生”的新理念 。 太极拳是一门学问, 属于武术;养生也是一
门学问, 它们的共通之处构建了一个交叉边缘带, 而这个交叉边缘带是可以继续扩展的 。 这似乎给
我们昭示一条门津:发掘太极拳的潜能, 创建“太极拳养生学”为当代养生服务, 必将水到渠成 。
我国的导引养生源远流长, 但它的运动方式不外乎单式的用意、运气、活动肢体;另一种则是按摩, 主要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它也是分动进行, 如搓手浴面、按摩涌泉等一个一个动作分开来做 。 而太极拳不仅具有用意、运气、活动肢体等传统导引术的优点, 还有势势相承, 绵绵不断, 贯通一气的特点 。 这一特点有利于人的精神和气息较长时间集中在自身体内按套路规律运行, 这是单个动作所不具备的 。 以信息论机制来理解太极拳柔和缓慢、绵绵不断的弱而持久的刺激, 能使脑电基本节律同步, 这种维持较长时间的正常有规律的脑电波, 显然是有益于人的大脑皮层及各受支配的器官系统的健康的 。 就其这一点, 太极拳的导引养生功效就别具一格 。 其二, 太极拳是一项“动中求静”的运动, 它对坐忘、心斋、心养、坐禅、面壁、静坐等几千年来以“静”为主的静功养生是一种挑战 。 那种择居地、遁山林的修身养性方式, 对现时代闹市喧嚣、车水马龙氛围中的大众健身养生显然和高曲寡, 干扰甚多, 效仿甚少 。 太极拳则不然, 它有闹中取静、足径通幽之功能, 因此在城乡各地都普遍受欢迎, 推广到国外也是如此 。 这就是现时有人称太极拳是“黄金项目”的重要原因 。 其三, 太极拳养生是发挥太极拳养生内涵, 指导人们养生活动的一个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 。 太极拳文化具有多元性, 其中的养生文化道理深邃, 是许多人结合我国传统养生长期实践体悟得来的, 它的技理主要为拳术服务, 以如何制胜对手为出发点 。 从“凡经络皆益于拳”可以看出, 太极拳吸取、融入经络等养生内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打好拳, 而不是以养生为主 。 现在人们把“太极拳养生”单独从太极拳的多元文化中提挈出来, 试图弘扬其精髓, 那么势必会突出太极拳的养生文化, 发展、发挥其养生内涵 。 作为一种技艺到形成为一种文化, 作为文化发展为一门学问, 作为学问开设了课程, 乃至可望拓展为专业, “太极拳养生”的前景将比上世纪更明晰, 它将在新世纪集中国传统养生之大成于太极拳的特殊运动形式中, 给人类贡献一份养生文化之精晶 。



太极包括功夫和技击功夫, 两者统一方合太极之道 。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功夫?概言之, 一要明理, 二要会练, 三要懂养, 三者具备, 才能功夫上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