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 太极拳理论里的隐语(16)


4.分脚前 , 一定要先提膝 , 再出腿 , 同时分手 。 分脚时身体要稳定 , 不可俯、仰、倾、侧;两肩不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而紧张 , 仍须松肩(沉肩坠肘) , 还要松腰胯 , 还要“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才会使身体易于保持平衡 。 《体用全书》中说“含胸拔背 , 定力自足 , 则敌势不能自支矣 。 ”
5.注意独立支撑腿收胯屈膝 , 拳桩稳定 , 如植地生根 , 而不要完全站煞 , 实中有虚 。
(二)左分脚
动作一:左腿渐渐下蹲 , “送”右腿下落 , 也使重心下沉下盘稳固 , 身微右转 。 同时 , 左掌屈肘右抹 , 随抹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右掌自右向前抹 , 随抹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 。
动作二、三、四同前右分脚动作二、三、四 , 惟左右式相反 。 右分脚方向为东北 , 左分脚方向为东南 。
要点与前右分脚同 , 惟左右式相反 。
第三十二式 转身蹬脚
动作一:左脚落下 , 左膝微提 , 以右脚跟为轴 , 身体迅速向左后转;同时两掌向胸前合拢交叉 , 左掌在外 , 两掌心皆朝里;眼随转体平视转移 。
动作二:两掌向左右分开;同时左脚以脚跟慢慢向左蹬出 , 脚尖朝上 , 右腿随着左脚蹬出渐渐起立 , 右膝仍微屈;眼关左掌分出 , 并通过左掌向左平视
要 点
1.同前右分脚要点3、4 。
2.左腿须随转身收回 , 不可着地;要“含胸拔背” , 不可后仰 。
3.将身体向左后方转动时 , 要含胸拔背、松腰尤须虚灵顶劲 。 左腿悬提 , 随腰转动时 , 脚尖垂下 。 两手随腰转动时 , 由外往内含 , 随左脚蹬出时 , 掌即向左右侧立 , 平肩分开 。
4.左脚蹬出时要以脚跟为着力点 。
注:杨澄甫老师原来的分脚、蹬脚 , 都是提膝后迅速踢出 , 劲透脚尖或脚跟 , 踢出时都有风声 , 后来他改为缓缓踢出或蹬出 。
“转身蹬脚”是最难的一节 , 难就难在独立旋转 。 完成这一动作主要靠腰胯的带动 , 腰是一身之主宰 , 是上体转动的关键 。
1旋转前 , 左腿下落虚悬 , 继而松腰胯 , 尤其是左胯向左松开 , 配合四肢自然产生向左旋转的拧动力 。
2以左足跟为轴旋转时 , 为了旋转的稳定 , 要虚领顶劲 , 含胸拔背 , 松腰落胯 , 收敛闾臀 , 使腰胯的转动和四肢的配合产生向左转动的力 , 不但得到理想的旋转角度 , 还能使旋转轻灵 。 随身体左转的同时两臂外旋 , 交错合抱于胸前 , 左腿微里合 , 身体保持正直 。
3旋转后 , 右腿下沉(实际上是随身体左转的同时) , 使重心下降 , 右全脚掌着地 , 下盘稳固 。 左腿微里合 。
要注意的是:
1转动时左脚不可直腿摆动 , 不是靠左腿摆动的力带动身体的旋转 , 而是要用腰胯领动四肢旋转 。
2旋转后 , 应起脚即蹬 , 而不能在动作停顿后再蹬脚 , 从而失去“机势” 。
3分、蹬脚不是用腰胯的劲 , 而是用提膝出腿弹劲瞬间分、蹬 。
4分、蹬脚的关键即根在于站立支撑腿 , 支撑腿、脚、腰、胯是踢出脚的基础和发劲之源泉 。 (其根在脚 , 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 )
第三十三式 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步
动作一:左脚收回 , 右腿渐渐下蹲 。 同时 , 左掌向右经:左胸前向左下弧形下搂;右掌弧形移至右耳侧 , 随移随着臂外旋、沉肘使掌心斜朝面部 。 眼神稍关左掌下搂 , 即转向左视 。
动作二:左脚向前落下 , 先以脚跟着地 , 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 , 身体同时渐渐左转 , 弓左腿 , 蹬右腿 , 成左弓步;同时 , 左掌随转体向下经左膝前搂至左胯旁 , 右掌也随重心前移和身体左转而向前(西)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前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