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科和太极拳的高层次功夫 松沉第一 崔立志(12)


我希望更多的人将自己知道的太极拳高层次的功夫(不管是哪一式的)都介绍出来,使我们大家对太极拳的高功夫有更多的认识,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学习内容,提高我们的兴趣 。
※陈发科的功夫为什么能这么高
谈了上面陈发科的武功事迹后,如果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么就不应该只是知道了,聊聊而已,而是应该想一下,陈发科为什么能练得这么好?有哪几方面的因素?再对照一下我们自己,我们缺少了什么?应当从哪方面再努力充实?按我的看法,有以下几个因素 。
一、艺得真传:
从陈发科的背景情况,我们可以知道从他的家庭和周围环境(陈家沟),他可以见到、学到真正的太极拳高功夫 。 特别是他的父亲陈延熙功夫确实很高,在他真正下功夫的时候,能够在他身边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 。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很刻苦练习太极拳,可惜他的老师功夫不是很高,不很全面,虽然他们很聪明,但终其一生,连不到很高层次 。 相信他们若是有好的老师指导,一定也能达到更高的境界,练出更全面的功夫 。
二、刻苦练习:
陈发科的刻苦练习是远远超过一般人的 。 很少有人达到他的刻苦程度 。 据他对洪老师讲,当年他为了赶上堂哥,每天练拳套少则六十遍,多则一百遍 。 有人说陈发科到北京教拳后,仍坚持日练二十遍 。 洪老师说没听陈发科说过多少遍,但当时陈发科住在河南会馆里,曾移居数屋,屋内砖地原都是好好的整块,但居住不久,必有二行砖成了碎的,可能就是他在屋里坚持练习而跺碎的 。 洪老师说陈发科平常少说话,单坐时常常两只手交叉练习,并嘱咐洪老师也这样做,可见他脑里时时都想着练习太极拳 。 有一天陈发科对洪老师说:「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与一怪物对打,我胜不了它,它也胜不了我,打了几百回合,最后各以一只手握拳单推手,虽然很紧张,但是很痛快 。 」洪老师说这应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有道理的 。 平时陈发科独坐时一定是在想象别人怎样进攻,自己怎样应付,对方又怎样变化,自己又再怎样对付 。 这样想多了,就变成梦 。 另外,我也想到陈发科平时和别人交手,一招就解决了,中国人说「无敌最寂寞」,所以碰到这怪物可伴他练习了几百回合,当然是很痛快的事 。
三、终生追求:
许多有其功夫的太极拳名家都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成为名家 。 但是为什么他们达不到陈发科的高度呢?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苦练一段时间后,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追求了,不再下苦工了 。 当然其中也有路子走得对不对的问题,路子不很对,一开始可能进步很快,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滞不前了 。 因长时间不能进步,也就失去了刻苦训练的吸引力了 。 陈发科一直到晚年都坚持练功,我在洪老师家中见到洪老师早期的学生何淑淦先生,他一九五五年到北京大学读书,去找师爷陈发科 。 陈发科看他打完一路拳后,很高兴,自己表演一、二路学给何看 。 何说六十九岁的老人打起来非常漂亮,虽然苍颜白发,练起拳来龙腾虎跃,地动山摇 。 如果陈发科晚年没有练习很多拳,就不曾轻易对着徒孙表演一、二路二趟拳 。 因为平时练得多,才会轻易就表演一、二路二趟拳 。 现在的名家,年纪不大,要想看他练一趟拳都不容易,更不要说二趟拳一起练 。 我听陈小旺师兄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父亲陈照旭(陈发科的儿子)当年练拳练得很不错后,就放松了,喜欢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每天花许多时间练习 。
陈发科很不满意,有一次和几位陈家沟的亲人在家中坐谈,陈发科批评陈照旭,不应该分心练别的东西,要继续练好拳 。 亲人们忙打圆场,说照旭的功夫已经很好了 。 陈发科听后站起来,叫照旭和他推手,一搭手就把他打起几尺高 。 照旭知道父亲的苦心,也知道自己的境界仍差很还,把乐器、纸笔等东西烧了,专心练拳,功夫又长进了许多 。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看到陈发科的追求不同于一般人,在一般人眼里已经是很好的功夫了,但陈发科看到的是太极拳里面更高的境界 。 他终生追求,从不放松,才能达到超过常人很多的高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