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左右反旋的手是:顺缠从左右外上斜角向里收转 , 而手指的方向仍向左或右外上斜角 , 肘收到乳房下 , 然后变逆缠 , 先将肘贴肋部 , 再以手领肘经心口与胯齐 , 再转到高于眼齐为度(又是一圈) , 如一路十字手等 。 此为公转的反旋 。
手部上下反旋的势子最少 , 只有金鸡独立、朝天蹬是两手同走反旋而一上一下 , 从心口前变逆缠 , 经口、鼻前转到头顶百合会穴 , 如托物状向上托起 。 下手也从口前向下变为逆缠 , 经过胯前向胯外按 。 它的自转缠法只是顺逆两转 , 但要注意上正、下斜的方向 。
前后公转手的配合都是走反旋 , 但后手从顺缠经心口前向下变为逆缠 , 经胯前斜向外后转出 , 转到90度(从心口前计算)即变顺缠沉肘收到肋旁 , 然后从腕边逆缠 , 经耳下向胸前转出 , 如演手红捶 , 自转缠法共变4次 。 高探马则当时以顺缠收到肋旁 , 手向耳旁上转时 , 又略变逆缠 , 经耳下时复变顺缠外转 , 缠法共变5次 。 二路炮捶伏虎势则共变6次 。 所以应当注意在不同的式子中 , 手部缠法在运行到什么部位时变什么方向 , 一点都许错 。 《太极拳论》说:“差之毫厘 , 谬千里 , ”是有道理的 , 也是学拳时应当注意的 。
手的前后旋转如搂膝拗步、倒卷红等还有个规律是前手正 , 后手斜 。 或说前窄后宽 。 它指的是两手配合方向 , 同样应当注意 。 至于眼法是否也有顺逆区别呢?当然有的 , 眼是传达意志、指挥全身因敌变化的器官 。 陈鑫先生曾说:“练拳时 , 无人若有人;交手时 , 有人如无人;交手时 , 有人如无人 。 ”孙子兵法也说:“知已知彼 , 百战不殆 。 ”练拳时 , “无人若有人”是指眼观对方法肢体的动静而适当用各种着法应敌 , 是知彼的方法 。 知彼的方法首先是看对方站立的步法 , 从而推断对方采用何种方向、方法进攻 。 这都是由眼观察所得 , 加以合理判断 , 才能机动灵活地进行防守与反攻 。 所以陈式太极拳每个式子都有一定的主要方向 。 主要方向是当未动步前 , 以出步的方向为主 。 出步方向定后则以手的最后攻击目标为准 。 因此眼的方向和身法步法一致者为顺;眼的方向与身部旋转和手法变化过程中的方向相反者为逆 。
二、陈式太极拳全身的配合
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 , 从全身来讲 , 为眼、身、步、手四个主要部分 。 从躯干来讲 , 分为上、中、下三盘 。 我们先讲躯干的基本规律 , 从头至顶为上盘、胸、脊、腰为中盘 , 小腹、尾骨以至裆、腿、足部为下盘 。
上盘的头部要中正 。 术语说“虚领顶劲” , 《十三势行功总歌》中说:“满身轻利顶头悬” 。 顶和悬字虽不同 , 方法是一样的 。 正如陈鑫先生解释的:“如同用绳子从头顶百会穴将全身向上悬起似的 。 ”只要下颏略向内收 , 则头顶自然中正向上 , 而颈也自然竖起 。 眼法上文已讲过 , 总要平视前方每势的主要方向 。 但陈鑫先生加了“耳听身后”四字 , 以防有人从身后袭来 。
中盘的脊骨要随着顶劲的上领而同时竖直 , 胸部既不外挺 , 也不内收 。 此谓之含胸拔背 。 含胸部的意义都是要求松圆自然而不压迫肺部 , 以便呼吸 畅利 。 腰部亦中正为主 , 但陈式太极拳每一动作必向左右旋转 。 转的角度 , 一般不超过45度 , 在步法进退时 , 可达90度 , 或大至360度以上 。 腰是随着对方的变化 , 左右旋转以带动步法进退的 。 所以既要保持中正而不偏不倚 , 又要灵活旋转 。 一侧忽隐 , 一侧忽现 。 但绝不允许前倾后仰 。
尾骨与裆部要求前文(陈式太极打手对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已讲 , 不再重复 。
推荐阅读
- 太极拳名言名谚精选 陈式太极拳器械套路名称汇总
- 太极的高雅与庸俗 太极拳十大要论
- 太极拳的开合功 陈式太极拳
- 郝月如先生对太极拳身法的论述 练太极拳应注意什么
- 杨氏太极拳首传秘修桩法 练太极,论“架子”
- 阴阳相济论-关于陈式太极拳的十大关系 陈式太极拳诀窍
- 太极拳辩析录 陈式太极拳口传歌诀
- 知劲、折叠、懂劲 陈式太极拳的发力
- 陈式太极拳行拳要则背诵篇 太极拳论解
- 陈式太极拳实战 太极拳实战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