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类习惯于肢体活动由局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而引起 , 以“气”来引起肢体活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和很不习惯的 , 所以是不可能豁然贯通的 , 即使是能够明白 , 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立干见影地就能获得这种技能的 。 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人不习惯全身放松 , 更不习惯于这种“相向运动”的“用意” , 但是 , 只要能够不断地进行放松不用力和“相向运动”之神经反应即“用意”的锻炼 , 以“气”引起肢体动作就必然能指日可待的 。 当能够用“气”引起动作了 , 手臂的动作尤其明显总会感到有象被抽丝般地抽动、催动、撑动、拉动、拖动、绞动等被带动的感觉 , 形成既是主动的 , 但内在的无论是对于别人还是自身的其它部位都是被动的 , 出现了太极拳所特有的“虽动犹静” , 杨澄甫先生称之为“练太极拳者不动手” , 古拳谱又将这种情况称为是“一动无有不动 , 一静无有不静” , 就是说身体任何部位的一个动作 , 都是全身连续连贯动作的结果 , 因而是“一动无有不动” , 而全身各部位又似乎都是被动的 , 因而是“一静无有不静”的 。
四、太极拳之“劲”
太极拳“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沾粘连随必须依靠强度仅“四两”的“气” , 这是太极拳能够使人“终不得力”、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化解的保证;而点穴与发人于丈外的攻击则必须依靠“何坚不摧”的力量 , 这力量的实质也是“气” , 但其强度很大 。 为了与运用于沾粘连随的对外没有作用力的“气”相区别 , 所以 , 太极拳先人用“劲”来表示这种“气” 。 这样 , 在自古以来的普遍语言中可以通用的“气”、“力”和“劲”在太极拳特有的一家之言中所表示的概念就互不相同了 , 《杨氏老谱》清楚地反映了这一情况 。 但很多太极拳家仍有用“力”表示“气”和“劲”的情况 , 也有用“气”表示广义之“力”的情况 。 就是说“力”和“气”往往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 , 这种一词具有广义和狭义的情况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 。 广义的“力”包括了“气”、“力”和“劲” , 广义的“气”也包括“力”和“劲” , 狭义的“力”则是指与狭义的“气”和“劲”之性质不同的力 。 如古拳谱中的“力由脊发”中的“力”其实是指“劲”;而李亦畲先生在《五字诀》中所说的“气由脊发”其实是指古拳谱的“力由脊发”;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术十要》中所说的“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 , 语中的前一个“力”是指“纯刚之力” , 后一个“力”指的其实是“劲”或广义的“力” 。
对于“劲”与“力”的区别 , 《杨氏老谱·太极体用解》表述为:“劲由于筋 , 力由于骨 。 ”反映“劲”是表现为通过肌肉传递的 , 而“力”是表现为骨杠杆的作用 。 《杨氏老谱·太极体用解》还指出:“如以持物论之 , 有力能执数百斤 , 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 , 故有硬力;如以全体之有劲 , 似不能持几斤 , 是精气之内壮也 , 虽然若是 , 功成后 , 犹有妙出于硬力者 。 ”这就是说用“力”能够持续地提拿数百斤重的东西 , 这是由于手臂局部肌肉收缩的力学效果;而用“劲”不能持续提拿几斤重的东西 , 这是因为“劲”是依靠全身肢体包括手臂肌肉的不用力放松才传递至手臂的 , 手臂局部的肌肉没有发生等长收缩的杠杆作用 , 所以不能持续地提拿重物;但“劲”的锻炼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 打击的威力可以大于“力” 。 打个比方 , “力”就象棍棒 , 可以横向悬挂数百斤重的东西 , 而“劲”则象软鞭子 , 几斤重的东西也不能横向悬挂 , 但学会用鞭子后 , 鞭子的威力会大于棍棒 。 比如龙卷风就是一种“动量传递” , 龙卷风虽然没有任何杠杆 , 却可以将上吨的重物卷到高空去;波浪也是一种“动量传递” , 波浪里虽然没有任何杠杆 , 巨浪却可以将一条船撕裂;又比如铁锤有两种 , 一种的柄是硬棍 , 另一种的柄是软竹片 , 石匠开山打石所用的就是这种铁锤;硬柄铁锤可以顶抗住数百斤的力 , 软柄铁锤则不能胜任 , 但是软柄铁锤可以击碎十分坚硬的大石头 , 硬柄铁锤就不能胜任了 。 “力”与“劲”也有这样相似的区别 , “劲”虽然不能持续提拿重物 , 但传递至手臂所发出之“劲”的强度可以远比手臂局部所能够发生的“力”大得多 。 太极拳家先人中有手臂肌肉并不粗壮的 , 比如孙禄堂先生 , 但是其手臂能够发出惊人的力量来 , 这力量就是“劲” 。 这“劲”就是全身的力传递而至所形成的 。 而一个人手臂局部发生之“力”的强度是不可能超过手臂局部肌肉所能够发生之力的 , 用“劲”却能够改变这种情况 , 这就是“劲”的一个“犹有妙出于硬力者”;用“劲”还有一个特点 , 就是虽然“劲”很大 , 却感到所消耗的体力不是很大 , 这是因为“劲”是全身之力所形成的 , 由于这一个特点 , 使得以弱胜强就有了可能 , 这是“劲”的又一个“犹有妙出于硬力者” 。 太极拳之“劲”虽然不能持续不变作用于人 , 但对于太极拳所擅长的手段点穴和发放来说已经是足够了 。
推荐阅读
- 太极拳知识的学习 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 道教内丹看太极拳形成路径 少林达摩点穴拳-三武组
- 这样的“松空”对于太极拳锻炼是严重的误导-魏坤梁 意念和内气在行拳静练中的简易实用法-刘德增
- 太极拳整座大厦的基础-“不用力” 太极拳的三合六进-张迎忠
- “骨响齐鸣”是太极拳功夫吗-魏坤梁 《打手歌》在太极拳推手锻炼中的一个典型例证-魏坤梁
- 练拳一二三四-邵守俊 太极拳腰与手的运动关系-张志明
- 岳家拳套路技法综述 《锁枪》与第二套《二十一名枪》诗词比较
- 气功与防老 意守下丹田浅析
- 健腹轮锻炼哪些肌肉,健腹轮锻炼肌肉示意图
- 饮品与夏季养生 夏季饮茶法 饮茶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