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担郎到日售数千斤 兰州手艺人40余载“滚”元宵留年味儿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2月15日电 (采访人员 杨娜 高莹)看到“每人限购三斤”的温馨提示 , 在兰州一家甜食店外排队数小时的李国华犯了难 , 今年元宵节 , 年过八旬的父母点名要吃这家吃了几十年的手工元宵 , 加之送亲戚朋友 , 三斤远远不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月14日 , 临近元宵节 , 在甘肃兰州的一家40余载老字号甜食店 , 刚刚滚好的元宵颗颗饱满 。高莹 摄
从排着长队的队伍中挤出来 , 李国华加快步伐往家赶 , 手工现做的元宵 , 越快下锅 , 越能品尝到那份魂牵梦萦了几十年的“老味道” 。
“从年轻的时候就在他家买元宵 , 几十年过去 , 味道没变过 。”尽管只有黑芝麻和什锦两种馅料 , 可在李国华和家人心中 , 吃到这口馅料醇厚香甜、颗粒分明 , 外皮软糯清香的元宵 , 过了正月十五 , 一个年就算真正过完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甜食店外排队等待的食客 , 由于供不应求 , 店里提示每人限购三斤 。高莹 摄
这份让几代人口齿留香不曾改变的传统口味 , 是年过六旬的甜食店店主、老兰州人马荣林坚守了四十余载的情怀 。从挑着货担走街串巷售卖元宵 , 到开店带徒弟日售两千余斤 , 每年从农历正月初六到元宵节 , 马荣林都亲自监督 , 带着徒弟们选料、泡米、磨米、做馅、滚元宵 , 为食客们的年味儿增加一丝甜蜜 。
和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元宵品种不同 , 马荣林的元宵只有传统的黑芝麻和什锦馅 , 每颗馅料都是他和徒弟们手工做成 , 一口咬下去 , 能清晰看见其中的材料 , 颗粒感十足 。每颗制作好的馅料经过七八遍的裹粉、蘸水、再裹粉之后 , 糯米粉紧实均匀地包裹住馅料 , 一颗合格的元宵才能制作完成 。
现如今需要排队购买的元宵 , 是马荣林幼年时只有节日才能吃到的“奢侈品” , 在物质贫乏的年岁里 , 这份留存于唇齿的香甜成为他美好的回忆 。长大之后学习做甜食 , 马荣林将这份老味道传承下来 , 希望食客在吃到元宵时 , 亦能回忆起少时美好的时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年过六旬的马荣林为元宵蘸水 , 坚守40余载 , 他将老兰州人喜爱的传统味道传承下去 。高莹 摄
学成开店 , 马荣林开始带徒弟 , 把传统的味道传承下去 。“很多徒弟的父母和我一起做事 , 现在他们的孩子也在店里学习 。”看到徒弟们学有所成 , 有的也能自己单独开店打拼 , 传承传统的同时让更多人拥有安身立命的手艺 , 帮助更多人 , 马荣林深感自豪 。
“亦师亦友 , 更像亲人 , 但又是同行 。”作为“90后”的包鸿飞 , 和马荣林相识于供职饭店的一次货物采购 , 作为供货商的马荣林从此成为包鸿飞的师父、朋友 , 亦是令他尊敬的同行前辈 。
休息时 , 包鸿飞都会来马荣林的店里帮忙 , 拌馅料、磨糯米 , 他说自己被老人的魅力折服 。在包鸿飞看来 , 从事食品行业几十载的马荣林 , 坚守传统的过程 , 是始终保持诚实守信、持之以恒的过程 。正是因为对原材料、制作工艺、加工环境等始终如一的高品质要求 , 食客才能品尝到这份几十年不变的老味道 。
尽管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同行 , 马荣林依然不吝教授包鸿飞 , 为他讲解馅料制作过程中的技巧 , 传授如何让元宵的外皮更加软糯劲道的窍门 。学习的过程让包鸿飞受益匪浅 , 除了技艺 , 更多的是老手艺人坚守的匠心 。
推荐阅读
- 我以为我们能从恋爱到结婚直至白头
- 鼻通五脏,非独肺窍!从鼻子判断健康状况
- 血糖高能吃火龙果吗 54岁大姐 半年时间血糖从6.2到13.4 医生:2种水果怎能天天吃
- 从此以后,做一个洒脱的人,只谈钱不走心
- 赛尔号漏洞 赛尔号:她是帝君唯一的半年 从登场到消失就在瞬间 实力一般
- 皇宋通宝哪几种值钱 鉴定皇宋通宝真假你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吗
- 4岁娃娃远视600度 从未看清妈妈脸
- 岁月从不败美人!“时尚奶奶”走红背后的养生经|健康之路
- 成龙死亡 成龙回忆濒临死亡经历:血从耳朵出来头骨大面积碎裂 凭借他的人脉捡回命
- iqair 从瑞士到上海 IQAir全球CEO:参加进博会是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