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渊猛红茶达人茶文化学者

今年 , 他刚满60周岁 , 也是他专注于红茶研究的第31个年头 。
他所写的几部中文版红茶专着中 , 不论介绍红茶历史文化 , 还是教人如何鉴赏各国红茶 , 或是如何调饮红茶饮料 , 都能让人在轻松的文字中读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隐含的学术味道 。特别是介绍红茶调饮方法的书 , 他可以将一杯红茶“玩”出N种花样、N种喝法 , 附上配方、图解 , 使人跃跃欲试 。这位红茶达人之“达”就突出表现在这里 。
“初次见面 , 请多多关照!”在元泰茶业总部会议室靠墙而坐的矶渊猛 , 翻译每向他介绍一个到场参加中日茶界红茶交流会的嘉宾 , 他都从座位上站起来 , 谦恭地用日语向来者问候 。
这个来自东洋的茶文化学者 , 在日本是一个人气很高的“红茶达人”,曾出版红茶专着-40多部 , 并且每年都受邀到全国(日本)各地开讲座140多次 。我们见到他的时候 , 他才刚刚结束为期2天的福建三大工夫红茶核心产区的考察 , 连夜赶回福州 , 下车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 。要知道 , /1.48A1小时里 , 把福鼎、福安、J和、松溪四地都仔仔细细地走访一遍 , 这样急管繁弦的行程安排 , 是几乎不给人任何“喘息”时间的 。但是 , 他似乎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倦意 。他头发中分 , 打理得一丝不苟 , 就像一本平摊开的书 , 黑色圆领刊血搭米黄休闲裤 , 显~i统千练 , 举手投足之间 , 日本人典型的细致与精进更是流露得一览无余 。
在同中方专家交流的3A1小时中 , 或陈述介绍 , 或回答提问 , 他都不苟言笑 , 偶尔只是在嘴角徽微露出一丁点笑意 。他虽“匮乏”表情 , 但肢体语言却很丰富 , 为了解释说明一个观点 , 他很喜欢用手在面前上下来回比划着 , 借此来弥补双方在对话时遇到的语言障碍 。不过 , 语言障碍似乎并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成问题 , 毕竟两国自汉以来在茶以及茶文化上有若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 就这一点而言 , 双方并没有国界 。
“新鲜”的红茶
他对红茶的精研 , 很多人觉得他应该是日本静冈大学(这所大学的茶学研究在日本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毕业的 , 或者至少是从事与茶有关的职业 。其实 , 他原本是滴茶不沾的 , 他更喜欢的是啤酒 , 而且还是在登山的时候喝 。有心栽花花不开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时光倒流回青涩的学生时代 , 他在青山学院读大二时 , 认识了东京大学一位斯里兰卡籍的老师 , 并从老师那里学了很多英语 。近水楼台先得月 , 在一个常听常说英语的环境中 , 他的英语进步很快 , 以至于现在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那时每逢英语考试 , 我总能得90分以上 。”他的脸上还带着曾经的“得意”.“可是 , 后来老师回去了 , 我的成绩就降了40多分 。”他的手做了一个下降的动作 。
走出象牙塔以后 , 他成为一名上班族 , 先后在伊藤忠、丸红等贸易公司做国际贸易业务 , 并且一直和英语老师保持着联系 。25岁那年 , 一次去斯里兰卡旅游时的所见所感 , 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我登上山顶 , 拿出啤酒喝 , 就在那一瞬间看到一片很大的茶园 , 并且在一个规模很大的加工厂里第一次感受到了锡兰红茶的香味 。”他说 。“当时”,我就问茶园的主人‘我喝的茶是红茶吗?’他点了点头 , 我又追问‘为什么这么好喝',他回答’因为这是新鲜的 , 今旦刚做的 。‘他对红茶也可以像蔬菜、水果那样用“新鲜”≥毛形容感到很新奇 , 因为他先前接触到的红茶基本都是来自英国 , 看到的红茶也都是并不“新鲜”的黑色 。“从那时起 , ’新鲜‘便在红茶词汇中诞生 。”回国以后 , 他辞去了工作 , 开了一家红茶专卖店“汀布拉”(DIMBULA) , 凭借他多年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 , 专门销售进口的世界各地“新鲜”的红茶 。他的红茶研究生涯便由此拉开序幕 。
咖啡与红茶
日本虽然拥有源于中国的、古典雅致的日本茶道和抹茶 , 但是在明治维新(1867年)中期以后 , 日本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 渐渐喜欢上喝咖啡 。“早年的时候 , 年纪大一点的人基本以喝咖啡为主 , 后来才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茶
【矶渊猛红茶达人茶文化学者】上 , 但却是对绿茶感兴趣 。当他们接触到红茶以后 , 觉得红茶更好喝 。”他介绍起了日本人饮茶习惯的变化 , 并认为红茶有着咖啡所不具备的优点:“红茶虽没有咖啡的香气那么明显 , 但咖啡会让人兴奋 , 对小孩的健康不利 。而红茶比较温和 , 谁都能喝 , 小孩也能喝 。此外 , 日本人会管好饭前餐后 , 吃完油腻的食品喝红茶很有好处 。”“如今 , (日本)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红茶了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 , 选择热冲或冷冲、或浓或淡的红茶 , 而且每年的11月1日还是日本的’红茶纪念日‘.当然 , 咖啡也歹<>
既然红茶保健功效良多 , 并且日本正在流行“红茶疯”,他希望能把“简单”的红茶做成各种对人体健康有
益的茶饮料、茶食品 , “就像中国人那样用简单的大米做成如粽子、年糕那样的食品 。”这个想法在他心中酝酿形成后 , 31年来 , 他在他的“汀布拉”中不断地进行红茶调配的研究 , 研究成果则变成一杯杯风格各异的红茶饮品和40多部红茶专着 。“在销售红茶时 , 若仅仅是为了让消费者把茶带走 , 他们就容易忘记茶的特征 , 如果告诉他们调饮的方法 , 他们会对红茶了解得更清楚 。”调饮的方式也许是非传统的 , 但是“即便在家中也能调出一杯让人心情好起来的红茶”.在他的积极宣导推广下 , 再加上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宣传 , 调饮红茶逐渐在日本消费人群中产生影响 , 他被日本创艺教育中心、日本麒麟饮料株式会社分别聘为红茶函授教育主任教授、红茶饮料顾问 , 每年还要安排近半载的时间奔忙于各地授课开讲座 。他 , 也像红茶一样红了 。
中国红茶印象
算上之前去过4次的武夷山、3次的云南 , 这次是他第8次来中国 , 每次都是为茶而来 。在8次的中国红茶探访之
中 , 他切身体验到中国每个产地的红茶在色泽、香气、滋味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他所要做的正是如何让日本的消费者了解并接受中国各产地红茶的特点 , 并将各产地红茶与各种食物(花草茶、香料、牛奶、水果、调味品)巧妙地结合 , 做到“合性”(日语 , 指性味相合) 。
在此次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产地的考察过程中 , 一路喝茶 , 一路观光 , 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尤其是在福安 , 王家茶厂厂长的一句话使他深受感动 。“我在工厂参观坦洋工夫红茶的制作时 , 我问厂长:如果烘焙时出现焦味 , 是否视为失败?他肯定地回答:是次品 , 不能当作合格品销售 。”这个问题很重要 , 因为在日本虽然也有人会喜欢焦味 , 如咖啡 , 但是很多地方有规定小孩包括中学生不能喝咖啡 , 焦味的红茶不能被接受 。“他解释道 。这些所见所闻 , 在他b中产生了对中国红茶颇为强烈的好感 , 甚至好过了他对本国茶企所产红茶的评价 。他介绍说 , 15年前 , 一些茶企开始尝试生产红茶 , 且在茶叶产量占据全日产量一半的着名产茶区静冈县也曾试制过红茶 , 但香气、滋味都无法和中国红茶相媲美 。现在 , 日本红茶的产量很少 , 生产红茶的企业只有15家左右 。”这些为数不多的红茶生产企业 , 都很自满 , 都是自我感觉所产红茶是全日本最好的 , 每年关心的都是谁做红茶最好 , 而非考虑消费者有何感受 , 这令人感到非常遗憾 。“他皱了下眉头 , 有些无奈 。
他还介绍说 , 目前日本人对中国红茶了解得不多 , 在日
本进口的红茶中有70%来自斯里兰卡 , 18%来自印度 , 剩下拘12%分别来自印尼、肯尼亚和中国 , 而他的”汀布拉“则每年进口红茶4次 , 约1200公斤/年 , 也多是锡兰红茶 。此:外 , 韩国人也正在学着喝红茶 , 他们对红茶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斯里兰卡和印度 。因此 , 他表示 , 回到日本以后 , 他会更多地向日本人介绍中国红茶 , 并且选择合适的机会组织红茶爱好者来中国红茶产区旅游参观 , 让他们对中国红茶有更深刻的认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