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入门之鉴-朱天才 练一辈子太极拳就是松一辈子( 六 )


这种螺旋缠丝运动方法即变化 , 听起来好像很难 , 其实不然 , 在“天才太极拳教学法中” , 将螺旋缠丝分为九种缠丝法 , 练起来既有功架的沉稳步伐 , 又有以腰为主的内气转动 。 还有以手慢转的螺旋缠丝 。
这里专门讲一下练圆圈的大小即腰运动的角度 。 圆的大小、左右两手开如弓架一样 。 见图(—1—) , 上下 。 以自己的鼻为中线 , 不论是单手或双手 , 下护裆上护头 , 拇指行与中线 。 下护裆 , 手与裆中间有一拳之隔的距离 , 上护头(手不可超出头 , 最佳手与眼平) , 手和头距离约一尺之远 。 这样侧立圆的缠丝法 , 使身体永远立身中正不偏 , 见图(二 )以手领左右上下缠丝圆有了 , 再讲腰 , 练拳以腰为主宰 , 拳论讲:“腰是发气之源” 。 缠丝功法主要在腰 , 为了使两胯始终保持窝形 , 使气下行降于涌泉 , 在不动步的情况下 , 以鼻子为中线 , 腰左右转动45%度见图( 三 1 )螺旋缠丝向里缠以手领肘 , 以肘领肩 , 以肩摧腰 , 向外缠以腰摧肩 , 以肩摧肘 , 以肘摧手 , 上下协调 , 内外一致 , 手到身到 , 身到腿到 , 腿到手到 , 一到都到 , 意、气、形、三者合一 。
正是:传统陈家太极拳 , 练拳首先要练圆;
左右手开如弓架 , 拇指行与胸中间;
上行面前一尺远 , 下行裆部空一拳;
以手领肘大圈转 , 小圈摧动在腰间;
切记腰需小圈走 , 左右45%度间 ;
再大要用步摧动 , 为保胯松永不变;
松胯屈膝气下行 , 腰摧手领内外旋;
丹田之气形与腿 , 再往下行达涌泉;
十指抓地牢又稳 , 移步轻灵靠意念;
气运周身达四稍 , 左右上下圈又圆;
柔缓慢走腰摧转 , 内气澎荡精神添;
手指发麻肌皮胀 , 体内发热百会玄;
呼吸自然嘴微闭 , 口内灵液似温泉;
五脏六俯得圣水 , 润津消毒又养颜;
体内奥妙玄不尽 , 松柔圆活在一圈;
越练越慢越柔和 , 化精提神沾连绵;
身强体壮增功夫 , 阴阳变化太极拳......
当你了解了陈氏太极拳的基本拳理 , 又用简单的无极桩功理解体会导引吐纳的气感产生 , 又实践了太极桩功的基本动作 , 又简单掌握螺旋缠丝运动 , 再去练习太极拳的套路就容易上手 。 陈氏太极拳的强身健体 , 攻防技击已众所周知 。 拳论讲“内练一口气 , 外练筋骨皮”要真正的练到上乘功夫 。 除有名师的指导外 , 自己也得有悟性及超越时间磨练与揣摩 , 才可能达到自己的理想 。 太极拳的功夫 , 没有捷径可走 。
陈家沟太极拳现在有五路拳 , 老架一、二路 , 新架一、二路 , 小架 , 上世纪五十年代陈家沟只有老架一、二路 , 小架 。 一路为功夫拳 , 以柔为主 , 柔中有刚 , 老少皆益 。 陈家沟位于黄河岸边的青风岭上 , 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 。 种田练拳是陈家的传统 , 孩子们从小一年、十年、二十年......怎能练不好...... 。 陈家沟传统的俗语:练拳者千人万人 , 成手者一人半人 , (指功夫高的人)贵在坚持 , 太难了 , 但陈家沟代代都有名手多人 , 但半途而废者也大有人在 。
随着时代的发展、枪炮的产生 , 拳技之勇在战场上的作用逐渐缩小 , 传播太极拳者有了“详推用意总何在 , 益寿延年不老翁”健体养身的思想 。 特别是在科技、经济、生活等发达的现代化时代的今天 , 太极拳运动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精神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运动 。 它在医学、哲学、力学、美学等方面 , 以它丰富的内涵艺术吸引着世界各界人士的探讨追求 。 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一路七十二势 , 新架八十三势对于初学者来讲 , 由于工作繁忙 , 抽不出时间 , 脱不开身 , 感到套路长而复杂 , 难练 。 为了适应太极拳爱好者的需求 , 让练者先入太极拳之门 , 只练“五行太极拳”四个动作 , 这四个动作可以反复循环不停的练 。 等有了趣味 , 再练陈氏太极拳十三势 。 十三势是从老架一路中抽出十三个有代表性的动作 , 形成一个三分钟循环不断的精练套路 , 常练常体会 , 一步一个脚印 , 扎扎实实地练好十三势 , 时间久了有了一定基础 , 再学习陈氏太极拳其它套路 , 就很容易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