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入门之鉴-朱天才 练一辈子太极拳就是松一辈子( 三 )


我 , 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人 , 陈氏第十九代外孙 , 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 , 中国高级教练 , 首批非物质中国文化遗产太极拳传承人 , 国际级太极拳导师 , 中国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 。 弟子学生遍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 , 我的“陈氏太极拳天才教学法”已受到了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及肯定 , 我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 套路的辨析 , 使初练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久练者可耐人寻味 , 意味无穷……不管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层次高低 , 都易接受了解和喜欢 , 打破了陈氏太极拳在人心目中认为难练、难看和需长期的禁区 , 使陈氏太极拳的招势复杂变的精辟易练、易懂、易学的效果 。
陈家沟太极拳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从小在陈家沟长大 , 从孩提时代就接触了家传太极拳 。 陈家沟从古至今流传着一首民谣“喝过陈沟水 , 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三捣碓” 。 这充分证明了陈氏太极拳在陈家沟的普及 , 在人们的心中已打上深深的烙印 , 陈家沟的孩子们学拳父母亲从不强迫 , 谁会就跟谁学 , 很随便 , 孩子们从小对见到听到的太极拳前辈的精堪拳艺 , 感到玄妙而惊奇 , 也促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就爱上了太极拳 。 当孩子们从少年跨入青年时期有了分析能力 , 才有了师父 , 在师父的指导下 , 寻规导矩认认真真向师父(大多数都是自己亲戚父辈)练习太极拳 , 孩子们称呼师父的很少 , 都是以陈氏亲戚辈分称呼 。 那时候师父讲的很少 , 就是练…… 。 记得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 , 每天晚上风雨无阻地在师父家(族舅陈照丕)学练太极拳 , 在师父面前 , 去早了练两遍 , 去晚了练一遍 , 自己想练去院子里自己磨练 , 不练就看别人练 , 一直到深夜 , 那时师父从不讲招势的用法 , 大家练完了 , 师父讲解练的招势的对错 , 进行纠正 , 让大家推敲 , 理解拳理 , 对用法只说:“一招通 , 百招通” 。 每晚就是练……纠正 , 纠正……练 , 结合拳理 , 盘架子 , 一定将拳架练的扎扎实实 , 从手、眼、身、法、步 , 每招每势练到定型不变形 , 这样的练习是太极拳的第一阶段的练习——招熟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八年过去 , 师父还是在招熟的基础上讲外形引内气的练习方法 , 讲气——呼吸 , 这个阶段体会容易坚持难;气的导引 , 丹田的内转 , 内外的结合 , 刚柔的互变 , 攻防的招势 , 身内的体会……等 。 更是要靠增加自己的内功及兴趣 。 这个时期 , 你可能成长在青年时期 , 精立充沛 , 理解力强 , 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 前进……不知疲劳地促使自己更下功夫——练 , 当练至体内的感受有欲罢不能时 , 会精神倍增 , 力量无穷 , 内外一致 , 全身松柔 , 柔中有刚 , 刚中有柔 , 刚柔并用……这就进入了第二阶段——懂劲 。 那时我们才明白师父为什么从不讲每招每势的用法 。 师父讲“小时思想单纯、幼稚、简单 , 拳没有练好 , 讲每招每势的用法 , 自己就会想怎么用、打……忽视了练拳的要求、松柔、圆活、弹抖……等”没下功夫 , 气练不到体内 , 内外不能合一 , 知道了用法 , 身上没气 , 也使不出来 , 等于白练 。 这就是气不本於身实而虚 。 这里虚指没有 , 当你功夫练到身上 , 内外一致 , 以意引气 , 以气摧形 , 气到形到 , 完成了一、二阶段的练习 , 有规矩而脱规矩 , 再下功夫——练……就会体会无穷欲罢不能 。
陈家沟的孩子们从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 练、练、练、太难了 , 大浪陶沙 。 当时练拳者健身少于攻防 。 所以练拳者千人万人 , 成功者一人半人…… , 半徒而废的太多了 , 贵在坚持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