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推手训练法 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 二 )


十五.人为动物 , 并具灵感 。 譬如我以拳击一人 , 彼人当以手推开 , 或身子闪开 , 决不能静力待打 , 抵抗人之本能也 。 静物则不然 , 如悬一沙包 , 垂悬不动 。 拳击之後 , 当前後鼓荡 , 然其鼓荡之路线 , 乃一定之路线 。 向左击之 , 向右荡回 。 此乃物之反应也 。 人则不然 , 一拳击去 , 对方能抗能空 。 变化无定 , 此人之反应也 。 拳术家有三字 , 稳、准、狠 。 等闲 , 我不发劲 , 发则所当披靡 。 然何以求稳、准、狠 。 -
先须求灵感 。 如何求灵感 。 读者应在前篇王宗岳先生之行功论内求之 。 即彼不动 , 己不动;彼微动 , 己先动 , 须在似动非动之时 , 意未起形未动之间 , 争此先者 , 所当披靡矣 。 -
十六.或云练太极拳后 , 不可举重物 , 不可用蛮力 , 此则未必尽然 。 未学太极拳 , 一身笨力 , 全体紧张 , 既学太极拳 , 全体松软 。 筋畅气通 。 务必练去全身紧张仍须保持原来之笨力 。 因松软之后 , 笨力变为真劲矣 。 昔人谓笨力称之曰臂(膂)力 。 其力在肩臂之间也 。 不能主宰于腰 。 形于手指也 。 故笨力是(为)本钱 , 松软是用法 , 用得其法 , 小本钱可以做大事业 。 不得其法 , 本钱虽大 , 事业无成也 。 故得太极拳真理之后 , 举重摔角 , 拍球赛跑 , 随意可也 。 不必禁忌 。 但以编者愚见 , 各种运动 。 不如多打几趟拳 。 -
十七.道经云 , 一阴一阳谓之道 。 太极即阴阳也 。 在此原子时代 , 何物非阴阳 。 故行功论有云 , 偏沉则随 , 双重则滞 。 偏沉双重 , 阴阳不匀也 。 故读者于举手抬足 , 务须注意 , 一阴、一阳、一虚、一实 。 老子曰:吾善藏其余 , 祈揣摸之 。 -
十八.太极文武解 。 文武二字 。 乃神形之意也 。 -
十九.以上写出各条均经验也 , 理论也 。 真之功夫尚须在十三式中求之 。 功夫纯熟 。 自得得心应手之妙 。 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 , 多做功夫 。 功夫昔人好 , 理论今人好 。 实在理论一多 , 功夫不专 , 进步反少矣 。 (寒暑无阻 , 风雨不问)(技不敌功)故能学成绝技者 , 第一绝顶聪明人 , 第二绝顶愚笨人 , 须具愚公移山之恒-心毅力 , 无有不成者 。 倘一暴十寒 , 终身不成 。 -
二十.孟子曰:尽其性者 , 知其性也 。 知其性 , 则知天矣 。 火之炎上 , 性也 。 水之润下 , 性也 。 此物之性也 。 春茂秋杀 , 天之性也 , 恶劳好逸 , 惧死贪生 , 此人之性也 。 然火遇风可吹之使下 。 水之遇火能蒸之使上 。 松柏心坚 , 秋冬不凋 。 人知礼仪 , 见义勇为此乃易后天之性返入先天也 。 人未练拳之时百脉滞塞 。 筋紧缩而短 , 故力聚于肩膂 。 既练之後 , 百脉畅通 , 筋长力舒 , 由肩而膂 , 由膂而腕 。 由腕而形于手指 。 渐渐弃后天而转入先天 。 如得先天本能则神妙不可思议 。 学而得此劲发 , 当知言之不谬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