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哲理-郑曼青 董英杰太极拳口诀二十则

【太极拳哲理-郑曼青 董英杰太极拳口诀二十则】(一)係内家拳 。 力出於骨 。 劲蓄於筋 。 不求皮坚肉厚 。 而求气沉骨坚 。 故无张筋错骨之苦 。 无跳跃奋力之劳 。 顺其自然 。 求先天之本能 。 為返本归原之 。
(二)练太极拳有三到 。 神到 , 意到 , 形到 。 如身法正确 。 神意俱到 。 则进步甚速 。 每日有不同之感觉 。 学者宜细心体味之 。
(三)如身法不合 。 神意不到 。 如义煮空鐺 。 到老无成 。 有十年太极拳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讥 。 故第一须勤 。 第二须悟 。 功夫如何 。 视智慧如何 。 但勤能补拙 。 须自勉之 。
(四)练习时呼吸 。 要自然呼吸 。 勿勉强行深呼吸 。 功夫纯熟 。 自然呼吸调匀 。 否则有害无利 。
(五)太极十三势 。 本為导引功夫 。 导引者 。 导引气血也 。 故功夫纯熟 。 气血调匀 。 百病消除 。 千万不可自作聪明 。 如舌顶上愕 。 气沉丹用之类 。 功夫到后 。 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 。 此乃自然之理 。 不可以人力强求 。
(六)鬆肩垂肘 。 乃言力不可聚於肩背 。 要将力移至臂部肘前一节 。 此乃意会而不能言传者 。 学者要细心体味 。 不可泥而行之 。 不得滞垂力沉 。 致难於轻灵 。
(七)提顶吊襠 。 提顶要天柱头容正直 。 吊襠则气由尾閭向上提也 。 收劲时胸要稍稍含虚 。 发劲时要天柱微直 。 切不可含胸驼背 。
(八)练拳一次至少三趟 。 第一趟开展筋脉 。 第二趟较正姿势 。 第三趟再加意形 。 纯熟之后 。 一出手便有意形 。 则进步更速 。
(九)知觉懂劲 。 要多推手 。 自得黏连黏随之妙 。 如无对手 。 勤练架子 。 及时时以两臂摸劲 。 假想敌人进攻 。 我以何法制之 。 日久亦能懂劲 。
(十)推于时要细心揣摩 。 不可将对方推出以為笑乐 。 务要使我之重心 。 对方不能捉摸 。 对方之重心 。 时时在我手中 。
(十一)太极拳行住坐卧 。 皆可行功 。 其法以心行气而求知觉 。 譬如无意之间 。 取一茶杯 。 用力持之 。 如何感觉 。 不用力持之如何感觉 。 行路之时 。 举步之轻重 。 立定之时 。 屈腿而立 。 直腿而立 。 一足著力 。 双足著力 。 均可体验之 。
(十二)初步练拳时 。 觉身躯痠痛 。 此乃换力少不必惊恐 。 亦不可灰心 。 半月之后 , 即觉腰腿轻快 。 神满气足 。
(十三)架子练熟 。 推手入门 。 乃讲功劲 。 太极拳有粘动劲 。 跟随劲 。 轻灵劲 。 沉劲 。 内劲 。 提劲 。 搓劲 。 揉劲 。 贴劲 。 扶劲 。 摸劲 。 按劲 。 入骨劲 。 摔动劲 。 掛劲 。 摇动劲 。 发劲 。 寸劲 。 脆劲 。 抖劲 。 去劲 。 冷不防劲 。 分寸劲 。 蓄劲 。 放箭劲 。 等劲 。 等等以上诸劲 。 仅述大概 。 领略各种劲 。 在知觉运动中求之 。 一人求之较难 。 二人求之较易 。 因人是活物 。 发劲之外 。 尚有灵感作用 。 务在人身上求之 。 如无对象 。 在空气中求之 。 如打沙包转钢球 。 俱无用也 。
(十四)太极拳论云 。 其根於脚 。 发於腿 。 主宰於腰 。 形於手指 。 此发劲之原理 。 再有禁忌如膝不可过足尖 。 伸手不得过鼻尖 。 上举不得过眉 。 下压不得过心窝 。 此古之遗训也 。 如违此禁忌 。 力卸矣 。 变化之妙 。 主宰於腰 。 如以右手斜左推人 。 巳过鼻尖矣 。 力巳卸矣 。 但左胸往后稍含 。 腰部稍稍左转 。 力又足矣 。 此变化在胸 。 主宰在腰也 。 形於手指者 。 浑身鬆灵 。 刚坚之劲 。 在於手指 。 则如纯钢鬆软之条 。 上有铁鎚 。 向前一弹 。 所向披靡 。 无法御之 。 学者细心推敲 。 不久可得内家真劲 。 手法特别者 。 不在此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