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劲及点-陈小旺 太极拳内之丹道探讨( 二 )


一、关于劲 老拳谱中讲的劲法很多,也比较繁琐 。 这里我着重对滚、错、折、磨、弹、冷、正、侧、定、断、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这十九种比较重要的劲法作些解说: (一)滚劲:“滚是沿立圆轨迹旋转的意思 。 与对方一接触,就在接触点上根据接触方式.向上、向下或向侧前、侧后方滚动 。 滚动时要内外相合,使对方劲头落空,并将自身的内劲渗入对方体内 。 (二)错劲:“错”是前后左右错开对方来力之顶点的意思 。 在与对方接手时,在接触点不变的情况下,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稍转动,避开对方来力的顶端,再将自身的内、劲渗入对方体内 。 (三)折劲:折劲如翻板 。 向上下翻滚或内外折动,使对方的来力落空 。 与对方一接手,接触点就是翻板的正中 。 翻板向上翻,内劲自下而上地渗入对方体内 。 翻板向下压,内劲则由上而下地渗入对方体内 。 (四)磨劲:“磨”是研磨的意思 。 接手时,在接触点上沿平圆轨迹转动,手与肘相互配合,恰似在研墨 。 圆圈的大小要根据对方来力的大小而定 。 对方为大则圈大,对方力小则圈些?手、肘由内向外磨转时,要有抛出之意,来力必被甩出 。 由外向内磨转时犹如漩涡向里旋卷,使来力坠入漩涡之中 。 (五)弹劲:即是弹簧力 。 在用弹劲时要先蓄后发 。 弹劲是先借对方之力压缩弹簧,然后猛然撒放,将对方弹出 。 弹簧力取决于内气的鼓荡和体内钟锤的前后摆动 。 (六)冷劲:发冷劲要突然 。 看准对方身体的重要部位,以短暂、刚健的内劲突然击之 。 冷劲实为柔中刚、软中硬的厉害劲法,击到对方躯体上虽不伤表皮,却使内脏不适 。 突发冷劲极易使对方受内伤,故不可轻易使用 。 (七) 正劲:即上直之劲 。 与对方一接手,要很快听出对方来劲的方向 。 凡来劲都有两端,一端是劲头,一端是劲源 。 对方劲头无论有什么变化,劲源始终与劲头保持直线联系 。 迎面直接对方的来力,通过其劲头控制其劲源即为正劲 。 (八)侧劲:与对方--接手,即避开对方来力的顶峰(即劲头的正面)转接顶峰周围(即接侧),然后利用侧点控制对方的劲源,并由侧点向对方劲派发内劲将其击出 。 接侧点和发侧劲都是为了避开对方来力的正顶,迂回进攻 。 (九) 定劲:与对方接手后,首先要听对方力的变化情况,如果对方旋转灵活毫无定向,此时发之必然落空 。 必须先把对方灵活变动的身形定住,然后才能发之 。 定劲有两种:一种是指定,亦称点定”就是要在对方身体上任何部位,以手指的刺劲,向其劲派上刺点,使对方产生反应,并借此反应发之 。 第二种是吸定” 。 当对方变动不定时,可用手法听出对方来力的方向,用掌心吸引其来力,使对方感觉一空而产生暂时的停滞,我可惜此时机击发对方 。 (十)断劲:拳谱中讲要劲断意不断,使用断劲击发时,亦不能断意,必须在沾、连、粘、随的基础上,掌握对方的中心 。 然后与对方脱离接触,手距对方身体的远近以利于吸引对方和便于发劲为宜 。 断后即拍为断拍” 。 发拍劲如投石 。 拍劲影响人的内气 。 用断劲顺对方来力方向吸引,称为断吸或断引 。 用断劲憋住对方的内气,称做断截” 。 用断劲要求得机得势,掌握好时机是非常关键的 。 发断劲时,必须用手法找出对方的缺陷,一断即发 。 (十一)刀劲:此劲由手如刀锯而来 。 刀劲是以前臂的尺骨侧为刀切入对方接触处 。 切入时肘往腰圈上沉坠 。 刀劲要求短促 。 向前切要配合以按、挤、采内劲,向后切要配合以采、捋.列内劲 。 (十二)锯劲:亦由手如刀锯而来 。 在刀劲未能切入时,前臂立即内旋,用前臂内侧向前或向后锉锯,以肘为后援力 。 往前锯不奏效就向后锯 。 使用锯劲时腰圈要摊开与肘虚接 。 向前锯要配合以采、按、挤内劲,向后锯要配合以采、捋、列内劲 。 (十三)拍劲: 要求手不用力,腕部灵活不能僵硬 。 将腰部的内劲由肘通向掌,由掌拍出手外,使用拍劲时,掌不能与肘、腰接死 。 只有腕部松活,内劲才能出于拍出 。 拍在对方身上如同把东西从手中投出,对方不应感到疼痛 。 拍要拍在对方的顶力上,哪里有力就在哪里使用拍劲 。 对方被拍后,会象皮球那样跳起 。 如果拍一次不能奏效,可连续拍之,直至将对方拍跳起 。 (十四)掸劲:就是要象掸东西那样,用手将内劲掸向对方中心 。 使掸劲时,自已之手必须离对方的中心近,否则就掸不动对方 。 发掸劲内劲必须先到手,再由手掸出 。 只有掸得既快又准,对方才能被击出 。 (十五)拽劲:这种劲可看成是向对方扔过去的劲,与拍劲相似 。 与对方接手时,中指根要虚含,然后手一张,将内劲由中指根拽出 。 同时要以腰作为后援,才能把对方发出 。 (十六)擎劲:在接手时.若遇对方来力的顶点,要先下按其顶点 。 再微向内含,使对方脚跟提起 。 然后,立即将肘下沉,朝对方中心发之 。 (十七)踏功:与对方接手,我即将心气放松,随之肩肘松沉,手的动作如同足之下踏一样,将内劲踏向对方臀后或足跟 。 踏劲与采劲相似,踏劲不能用在顶点上,而应用在顶点之侧 。 踏可有微左、微右、微上、微下的变化 。 踏劲有三种使用方法: l、踏发:用按、挤、弹簧劲.螺旋劲等劲法与踏劲相混合,将对方发出称为踏发 。 2、踏离:是踏上对方又急分开,使对方失中,并将对方扑来之势引向自身后侧 。 绝不能有任何阻拦对方的动作,才能将对方顺利引出 。 3、踏断:是踏上对方后再用断拍劲,将对方发出 。 步骤为:踏上,分开,断拍 。 (十八)重劲: 是与对方接触时,将自己的松沉劲施放在对方的中心上 。 自已的内力越充足,对方便越感沉重 。 (十九)离劲:在对方欲听我劲时,我要用似离非离、似粘非粘之劲,不让对方听清我之劲点 。 此劲称为离劲 。 若对方欲发我时,我还可用离劲引化 。 同时听清对方的力,再施内劲将对方发出 。 二、关于点 下面就揉手中怎样区别“实点”、“滞点”、“聚点”、“空点”和“拿点”,怎样运用杨健侯论古钟五个点的发法问题作些解说: “实点”是指对方能够发挥、运用其实力的集中点 。 不能在这个点上与之相顶 。 因此,接手时,要设法接触对方实点的周围(即接侧),再由实点之侧面将自身的内劲发出 。 如果一时找不到对方的实点之侧,可以采用引进落空的方法重接寻找 。 “滞点”是对方不能灵活变化、不舒服之处 。 如我用内劲控制住了对方的滞点,对方就不敢再用力顶碰 。 若顶碰,对方必自跌出 。 “聚点”是对方内劲凝聚之点、不能灵活变动之处 。 “空点”是对方没有力或使不出力之处,如果我控制或击发对方的“空点”,对方便无力反抗 。 只有先将对方引进落空,才能击发对方的空点 。 “拿点”是用来掌握、控制对方中心的点 。 “发点”是用来击发对方中心的点 。 拿点和发点的区别需在学习揉手时,口传心授才能体会清楚 。 拿点不是发点,有些人将拿点当发点,向拿点击发对方,是不正确的 。 这样击发,对方不会弹跳而出 。 杨健侯总把人的身体比做寺庙内悬挂的大钟 。 大意是说,古钟的中间,有一条垂直的绳线,吊着钟锤可以摆动,钟锤的高低可以自行调节 。 借钟喻人,可分为四段正点 。 (一)五点部位名称如下: l.顶点:位于人的咽喉下方 。 2、上死点:在顶点和灵活点之间 。 3、灵活点:相当于人的心口处 。 4、下死点:在灵活点和下垂点之间 。 5.、下垂点:位于两胯之中 。 (二)各点的性质和作用 l、顶点:乃点穴之门,故又称绝命点 。 因它不易动转,是权衡对方身体变动的准星 。 2、上死点:因受顶点的牵连而活动范围很小,受力后不易化解,故称死点 。 3、灵活点:是人身旋转灵活、最难控制的一处 。 揉手时要由此点探出反应再击死点 。 4、下死点:由于受钟锤下坠的影响,活动范围不大,内劲向此点击发易于奏效 。 5、下垂点:位于垂直线最下端,是钟锤所在处 。 此点在人的两胯之中,因它一动便影响全身,所以通常把它作为稳固下盘之用 。 以上各点分布在一条垂直线上,相互间都有连带关系 。 例如:上死点和下死点 的中间是灵活点,因此这两个点又都含有灵活性 。 一旦被击时,都会受到灵活点的影响而变灵活 。 当对 方的上死点转变灵活后,其顶点就会僵滞,此时应向顶点击之 。 若下死点转变灵活后,灵活点就会僵滞 ,此时须向灵活点击之 。 由于各点是在一条垂直线上,当某个点受击时,必然牵扯到上下两个点,垂直线也会因而变为弧形 。 此时要迅速脱离已经形成弧线的所在,使之恢复垂直状,再向死点击之 。 当与对方接触时,就应把对方来力的顶点听清楚 。 要用手中的圆球来接对方顶力,并利用此球的旋转将内劲由顶点渗入到对方体内,对方此时必感不适 。 只要对方一变动,我手即微旋回收,把渗入对方体内之内劲通过顶点吸回,对方的反应力必随之而出,此时是拿是发便能皆从我愿 。 在与对方接实之前就应听清对方来力的方向 。 若对方的来力对我之中心并无影响,便不要妄动 。 否则,就会暴露自己的中心 。 若一接手对方之劲就影响我中心时,要及时转换接手的方法,将对方来力引离中心 。 但要注意一定要使对方之力落空半,仍保留¨半作为发劲时的借用之力,这样才能做到谱上所讲的化即是发当与对方接触而未能听清对方的问点和发点时,要速离再问 。 连问儿次,一次要比一次跟得紧,迫使对方因不适而暴露出滞点 。 发问送劲时,要利用对方的滞点 。 如果对方变化很快,就须用断拍劲、点断劲击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