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胸中十字寂然不动, 阴静至极点时, 自会化生出阳动之形, 转入再度起始, 运行, 此既“阴阳互为其根的体现, 并由此促使两手向前伸展 。 此为“心中寂然静生形”的着落处 。
7 两手听命于心向前运行, 当体会到身体有松散的舒适感时, 手的运行就茫然而止 。 继而心中自然“一静”, 刹时精神团聚升起, 两目炯炯有神遥望前方;片刻后有一似幻似真的气团迎面扑入怀中并自行入腹, 透达两肾而使背后三关自然竖直 。 同时背部散发出犹如佛像之背光外放的感觉, 形成胸腹与背部之间阴阳二气的交融, 周身内气勃然不懈 。 此为“空漭之气腹自纳, 勃然不动背光生”的着落处 。
8 随着意念的变换, 两手外旋至手心向上, 缓缓拢回肩前, 这一过程含着神意气的起始, 运行和终止三个环节 。
9两手拢到肩前终止, 随即内翻进入变换 。
要点:变换在这里起着衔接前后姿势, 贯通气势的枢纽作用 。 变换有两端, 一端与下一式的起点相接, 行拳意识在上一式的起点相接, 行拳在下一式的终点沉潜下来, 又在下一式的起点复萌 。 阴阳的相互交合和转换都包含和渗透在变换之中 。 变换之后内气催动再度运行 。
10 心中“一定”, 精神提起而引起致悬顶, 二目炯炯有神, 神气在头部四周之气相融, 遂现出神采奕奕的神态;在内气圆散下落的同时, 意想两手变得很长, 自头后方如同擦着天际侧旋至身前远方的地平线上 。
此为“二目炯炯乾坤转, 时机奥妙现神通”的着落处 。
要点:练神之功重在神与意合, 意与气合 。 运行时要以神为帅, 心为令, 气为旗, 掌握好阴与阳的转换时机, 神奇与奥妙会自然出现 。
练气与养生:当练神过程中自然出现不可思议的神奇现象时, 切不可贪恋和深究, 以免走入偏途 。 太极拳艺的神气与奥妙是前人遗留下来探索不尽的大课题 。 人体潜在的神奇功能的开发与运用会完善的与拳架融会贯通, 资助神意气之不足, 使人更加深刻的理解拳义, 拳理 。
通过练神功法的研习, 会使人进一步分辨平日盘拳之所惑 。 所得的内功积累是假是真, 进而练功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 比如明确了胸中十字即前人注重修炼的“中丹田”之所在, 那么在盘架时就会有意识地做到所有的动作都从中心而发又收向中心, 如此行功日久便会自然确定行拳须“运用在心”的主导地位 。 练习 “头光环”的目的是自然引导真气上行入脑, 以充养“上丹田”;练习“背光生”的目的是引真气下行入腹, 以滋养“下丹田”( 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 现在已被各派广为引用 。 《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 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 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 上丹田;心为绛火, 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 。 下丹田, 藏精之府也;中丹田, 藏气之府也;上丹田, 藏神之府也” 。 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 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 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 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
我们知道, 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入静状态, 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 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 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 。 意守丹田, 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 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 。 更确切地讲, 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 。 但实际练功时, 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 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 。 因此, 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明白了什么是不呼不吸, 才会知道惟有二气的自然交融才能使真元之气充盈饱满;只有做到眼神的出入纯任自然方能保护和滋养双目 。
推荐阅读
- 杨氏太极拳步法的三个特点 金身先从元气练
- 打太极拳前需压腿 太极图中的武学
- 如何练就太极内功强大暴发力-马权友 太极拳怎样才算打好了-马权友
- 太极拳对健身发劲的要求-周直艳 “耳听背后”的真实含义-韩军生
- 第三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邓一琳 杨氏太极拳85式体用功法
- 此拳即是功,此功即是拳 古传太极秘术-潘伟
- 杨式太极拳如何发力吐劲 猫的功夫是怎样练成的
- 太极拳慢练的方法-熙瑞太极 太极拳谚语小集
- 赵堡太极拳之玄机-“以裆代手” 发力的核心机密
- 太极拳的重复与放松-傅浩 太极拳与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