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杨禄禅、杨键候)传下来的方法就是神、意、气的集中和分散, 神、意、气无形无相, 属阴, 此为所说的内功心法;而形体动作属阳, 这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 这在中被称为拳架子 。 神是意念的发韧点, 是自身精神力量的凝聚和积累, 可瞬间与意念、内气的行止相契合;意是人的念头的走向及变化, 拳对意的运用发自内心, 也就是“心诚于衷(中)而显于外”, 其位置在胸部正中、两乳之间;气是为人提供能量的一种物质, 此气来自先天, 是生命之源的真气、元气, 拳老六路练的是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在身, 就会外邪不侵, 生命力旺盛 。 体现在方面, 就会自然而然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张三丰语)的效应 。
太极拳永远是“意在先” 。 形体动作之前, 意念先动;意念出去了之后, 手只是来描绘意念的 。 意念之后, 形体是用来催发内气的 。 催, 无形中就证明它是由神意做动力、做统帅的 。 内气催不同于现在所谓的吸为合、呼为开, 那是用呼吸之气把对方发出去的 。 不是这个 。 用简单的话来说, 就是不呼不吸, 不呼不吸就与呼吸无关, 不是一呼一开把对方“啪”的一下子发出去, 而是在揉手的时候(揉手跟推手本身是一回事, 不称推手称揉手,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两个人相互用拙力顶牛), 神、意、气一集中或一分散, 人就被发出去了——形体办不到的姿势, 意要办到 。 就是神一动, 意就随;意一动, 气就随;气一动, 形就随——意形成什么, 气就催动形体形成什么——不能让形体侵占意、越过意 。 永远是意领气, 气催形 。
要明了开合相寓 。 太极拳论上虽然提到了开合相寓, 但谁又能做到开合相寓呢?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开合是怎么一回事 。 总认为手出为开, 手收为合 。 然而, 手出为开是形体, 手收为合还是形体, 不过是一个开出去一个合回来, 这个还不是太极里的奥妙 。 有人就说, 我一个拳出去, 一个拳回来, 这也不对 。 太极拳所说的开合相寓, 就是拳没动外面的东西就合回来, 然后拳才出去 。 汪老师讲这拳要打出去, 要先用意念打到一个盆当中, 这水溅到自己身上, 同时也溅到对方身上 ——手没出去, 外边的“水”就合进来了;然后这手才动, 才去打意念想象的“水盆” 。 这是一个意领气催的动作 。 意领气催, 必须外跟内相合——开不等于动, 不是这儿也动那儿也动, 而是你这儿是又开没开呢, 那儿是又合没合呢, 这里边一出, 外边就合进来了, 这才叫内外相合, 这才是我们所说的开合相寓——在动作变化的过程中, 气合回来了, 首先是身上的汗毛孔有感觉——拳出去了(开), 身上的每一个汗毛孔一定都朝着身体方向集中……每一个毛孔都在合……这就叫每一个毛孔都呼吸 。 寓就是在一块的意思, 可以用轮船来比喻 。 轮船往前开, 而两边的水回来才是有开有合 。 没有水合回来, 不会有轮船更好地前行 。 飞机其实也是利用这个道理, 它飞出去, 气回来, 还要利用气把飞机给催出去, 这就说明, 太极拳所练得这种气, 不是人体的呼吸之气, 而是意囊括的那个气 。 用现代语言来说, 开合相寓就是纲举目张, 纲要没了, 肯定目是松弛的 。 如是才能达到太极拳所说的运动如抽丝, 也就是打拳的时候, 就好像前边有丝, 有千丝万缕的丝, 然后这手才去 。 那丝不是一根, 而是像蚕茧接连不断吐丝 。
意在先的关键是形象思维 。 毛笔沾着水描红, 只有写毛笔字的动作而纸上却显像不出字来, 这被称为空描 。 练太极拳也如是, 如果没有意, 光有动作就是空描 。 比如, 在野马分鬃这个动作中, “一亲”就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 用意念造出一个摹拟、想象的右脚搁左脚前头 。 “一棒”的时候, 两臂本来什么都没有, 但是如果用意念造出个摹拟的、想象的牙笏来, 则手臂上, 身体上就会有一种很沉稳的感觉 。 用形象思维造出的牙笏, 是让你转身的时候, 先用牙笏的上头领着, 领出三分之一, 或一半的时候, 身形才动 。 到这个时候, 牙笏已经转了1800在左肩的后头——意念一定不要注意整个牙笏 。 本来手臂上没有牙笏, 但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手扶着牙笏, 这就是有了 。 牙笏是形跟意交界的地方 。 总之, 太极拳老是在进行阴阳交替 。 形的快慢不管它了 。 意出去了, 出去多远, 也不用管它 。
推荐阅读
- 杨氏太极拳步法的三个特点 金身先从元气练
- 打太极拳前需压腿 太极图中的武学
- 如何练就太极内功强大暴发力-马权友 太极拳怎样才算打好了-马权友
- 太极拳对健身发劲的要求-周直艳 “耳听背后”的真实含义-韩军生
- 第三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邓一琳 杨氏太极拳85式体用功法
- 此拳即是功,此功即是拳 古传太极秘术-潘伟
- 杨式太极拳如何发力吐劲 猫的功夫是怎样练成的
- 太极拳慢练的方法-熙瑞太极 太极拳谚语小集
- 赵堡太极拳之玄机-“以裆代手” 发力的核心机密
- 太极拳的重复与放松-傅浩 太极拳与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