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太极拳”运动之养生 太极拳的“似松非松”究竟是怎样的-魏坤梁( 二 )


太极乃宇宙之别称 。 宇宙包罗万象,星罗棋布,孕育万物,生克相约,演化万千 。 数亿万年变化而生生再造,无穷无尽 。
太极拳无论在形式上或意义上,都和其他体育运动及拳术完全不同 。 由于“太极”是一个圆的形象存在,太极拳就是一套圆形的运动 。 它是一个圆圈,演变为无数个圆圈连贯而成的一种运动 。 所有一举手,一投足,甚至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就离不开圆圈,离开圆圈弧形运动,就违背了“太极拳”的原理 。
太极拳的操练方法,是以躯干腰腹为重心,如车之有轴,以手足四肢为辅翼,如车之四轮,所有动作,都发源躯干腰腹,以躯干腰腹为主宰,而推动四肢,任何部分一动,全身各部分随之而动,各个动作,都是连贯起来绵绵不断的,成为一个整体的运动,而不是一个个孤立起来的单独的运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 这种形式的运动,正是“太极拳”的唯一特点,而和其他种体育形式(包括其他外家拳术)断续的,枝节的,局部的运动,有所区别 。
太极拳的运动,必须缓慢柔和,呼吸平匀,全身松散,纯任自然丝毫不使用气力,而是以意志来控制,巧妙地掌握了动作地阴阳虚实 。 还要屏绝思虑,气沉丹田,(脐下),体内无有分毫拙劲留滞於筋骨血脉之间 。 这样就会虚实分明,阴阳和调,变化轻灵 。 圆转自如,连绵贯串,一气呵成 。 这和内经所说: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如环之无端的意义,是十分相近的 。
太极拳谱在这方面说得很详细,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虚实要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 。 处处总此一虚实 。 固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 。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实则右虚,右重则左杳 。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率自为人所制者,双重之病未悟耳 。 欲避此病,须之阴阳,粘既是走,走既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是懂劲 。 不懂阴阳者难知太极之奥秘 。
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式,就必须“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塌腰”“沉肩”“坠肘”,这就是一个“松”字,松就是太极拳的唯一妙诀 。 太极拳的松的和缓状态,和其他外家拳术轩眉努目,挺胸凹腹的紧张状态,基本上是完全不相同的 。
练习太极拳有三要点,必须注意掌握,即是:“体要松,气要固,神要凝” 。
到底什么是“体松”呢?体松就是身体肌肉松散,筋骨微带劲,不尚用力气,而尚用意,力大则拙,用气则滞,体松后排除杂念 。 心平气和,则血气流畅,百脉和顺,以养精神 。
什么是“气固”?气固就是气要沉在腹部,不要浮在胸部,所谓心虚腹实,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就是这个意义,腹实自然气固,气固则身体便有重心,无论手足如何动作,重心总在腹部,动作自然运用自如,从养生角度讲,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是推动血液流动的重要物质 。
那么什么是“神凝”呢?神凝就是内外相合,身心一致,所谓内外相合 。 是躯体各肢节动的协调性与相对平衡,就是上下,左右,高低,进退,对拉拔长 。 在形式上要做到动作一致,相约成为一个整体 。 从心神上,意志上要内外相兼,心气平和,意神乃致,精神上要配合肢节运动,太极拳在气势不在架势非此不得要领 。 内经里“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 太极拳做到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就能达到血气流畅,功力增长,从而强壮身体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