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穴功法 庄子听息法

《庄子听息法》这一种静功 , 导源于庄子著作 。 陈樱宁先生根据自己六十多年的经验创导而成 , 并写成册子 , 但未刊印发行 , 后经阎海整理而成 。 本书摘用其中慨述及庄子听息法部分 。
一、概述
所谓听息法 , 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 。 这种听呼吸的方法是庄子书上的妙法 。 初下手时 , 只用耳根 , 不用意识 , 不是以这个念头代替那个念头 , 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两乳间的膻中穴) , 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 , 而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 , 勿让它瞒过 , 就算对了 。 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等 , 皆任其自然变化 , 不用意识去支配它 。 这样听息听到后来 , 神气合一 , 杂念全无 , 连呼吸也忘了 , 渐渐地入于睡乡 , 这才是神经得静养和神经衰弱恢复到健康过程中最有效的时侯 。 这时就要乘这个机会熟睡一番 , 切不可勉强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 , 这对病和健康有损无益 。
睡醒之后 , 可以从头再做听息法 , 则又可安然入睡 。 如果是在白天睡了几次 , 不想再睡了 , 则不妨起来到外面稍激活动 , 或到树木多、空气新鲜的地方站着做几分钟吐纳(深呼吸) , 也可做柔软体操或打太极拳 , 但要适可而止 , 勿使身体过劳 。 然后 , 回到房内或坐或卧 , 仍旧做听息的工夫 , 还可能入于熟睡的境界 。 即使有时听息一时不能入睡 , 只要坚持听息就对全身和神经有益处 。 一般说来 , 听息法、可以根治失眠症 , 毫无流弊 , 而且与黄帝《内经》上所说的“阳入于阴”的理论相合(按黄帝《内经》“灵枢大惑篇”载日:“卫气常留于阳 , 则阳气盛 , 不得入于阴、则阳气虚 , 故目不瞑”) 。
前人书中常有 。 心息相依”这一专门术语 , 但多未说明.如何依法 。 苏东坡主张先用数息法 , 后用随息法(见《东坡志林》卷一) 。 朱子则主张用《楞严经》“观鼻端白”法(见《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 。 但数息法要用意去数 , 不能纯然无念 。 观鼻端白法要开眼去观 , 时候久了 , 两眼难免疲劳 。 只有庄子听息法 , 心中不需要起念 , 久做也不会疲劳 , 才真正能合于心息相依这个规则 。
庄子听呼吸法原为性命双修的基础 , 古今注《庄子》者 , 几乎没有一人把这层工夫全部明白开示于后学 , 他们多数是由于不懂 , 少数是出于保密 , 遂致此法埋没两千余年 , 几乎灭绝 。 这是道家学说的优秀

《庄子》“心斋法”(《庄子》第四篇“人间世”篇)上载道:“颜回日: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 , 无听之以耳 , 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 , 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 , 心止于符 。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 唯道集虚 , 虚者心斋也” 。
庄子这段话说的完全是静功的做法 。 这里试解各句含意及其做法如下 。
(一)“若一志”——当开始练功时 , 意念要专一 , 不要有杂念干扰 , 否则功夫很难做得好 。
(二)“无听之以耳 , 而听之以心”——意念归一就开始用听字诀做功 。 普通所谓听 , 系指用耳听音 , 此处所说的听 , 却不是此意 。 关于这点 , 在古今各家注释的《庄子》书上都得不到明确的回答 。
这里所说的听 , 是指听其中呼吸之气 。 大家知道 , 凡是呼吸系统正常 , 呼吸不发生障碍的人 , 鼻中气息都没有声音 , 所以说“无听之以耳”(“无”意为‘吻”) 。 虽然没有声音 , 但自己却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入 , 或慢或快 , 或粗或细 , 纵然是聋子也会有所感觉 , 所以说“听之以心” 。
(三)“无听之以心 , 而听之以气”——上面说过 , 心所听的对象是鼻中呼吸之气、而气所听的对象又是什么呢?若说用气来听气 , 在理论上说不通 。 究应做何解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