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指听息工夫做得时间久了 , 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 , 分不开了 , 气已不能再做为心的对象了 , 亦即再不能说用这个心听那个气了 , 所以说“勿听之以心” 。
【七穴功法 庄子听息法】七穴功法之精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经》之 九针十二原第一所以又称十二原穴功 。 所指十二原穴为:肺之原穴— 太渊 。 肾之原穴— 太溪 。 肝之原穴— 太冲 。 心之原穴— 太陵 。 脾之原穴— 太白 。 以上五个原穴各有两个 , (左右手或左右足各一个)共有十个穴位 。 膏之原穴为鸠尾 。 肓之原穴为气海 。 穴位名为七个 , 穴位个数为十二个 。 故统称为十二原穴 , 也称为五脏十二原 。 本功还涉及到的重要穴位有:头顶的 百会穴 , 双手掌心的 劳宫穴 , 双脚底的 涌泉穴 , 以及 会阴穴、神阙穴、及命门穴 。
功法总纲:
凝神松静立 , 拍点十二原 。 中脉三贯气 , 五气朝神阙 。 控手默念咒 , 灵待自悟诀 。
第一步 :凝神松静立
双脚平行分立 , 与肩同宽 。 上身正直 , 含胸收小腹 , 头微勾 , 两眼平视 。 慢慢地把神光收回来 , 收到身体里边 , 全身内照 , 检查自己是否处于松静状态 。 深呼吸一至三口气 , 意念暗示自己进入练功状态 , 稍待片刻 。
第二步:拍点十二原
按阴阳五行的相生顺序 , 拍打或点按十二原穴 。 顺序为:太渊——太溪——太冲——太白——鸠尾——气海 。 若取点穴 , 以旋点为好 。 男子每穴点七下 , 要默数数字 。 先点左穴 , 后点右穴 , 如太渊穴 , 先用右手中指点按左手的太渊穴 , 再用左手中指点按右手的太渊穴 。 女子则每穴点六下 。 也要数数字 。 与男子相反 , 先点右穴 , 再点左穴 。 鸠尾穴和气海穴 , 则由双手中指相触 , 同时点穴 。 男子先逆时针旋点七下 , 在顺时针旋点七下 。 女子则先顺后逆 , 各旋点六下 。
如取坐势 , 则轻轻闭上眼睛 , 可改为内视或内守十二原穴 。 也要数数字 。 顺序相同 。
第三步:中脉三贯气
双手捧气贯顶 , 回廉 , 轻轻闭上双眼 。 双手沿体前正中缓缓下行 , 行至小腹 , 向两边拉开 , 置于身体两侧 。
沿身体中心 , 从头至脚 , 意想贯气三遍 。 贯气过程中 , 注意体会百会穴 , 大脑前额 , 会阴穴 , 及脚底涌泉穴之感觉 。
第四步:五气朝神阙
意想脚底之气变成莲花 , 停片刻 , 意想莲花上移 , 至会阴处 , 两朵合为一朵 。 片刻 , 再上升到肚脐高度 , 停在腹内 。 停在神阙穴与命门穴连线之中点处 。 然后 , 可以在下面两个方法中选择一种:
(1) 意观双脚底有紫色之气 , 双手掌心有红色之气 , 头顶百会穴处有金黄色之气 , 从这五处源源会聚到肚脐神阙穴处 , 加到腹内那朵想象出的莲花上 。 使莲花闪闪发光 。
(2) 观想五脏之五原穴 , 太渊 , 太溪 , 太冲 , 太陵 , 太白分别有白、紫(黑)、青、红、黄五色气或五色光 。 会聚到肚脐里并加到腹内观想出的莲花上 。 使莲花闪闪发光 。
第五步:控手默念咒
再捧气灌顶 , 并按子午诀控手 。 男子左手掐 午 即大拇指掐中指指尖 , 置于鸠尾穴才 , 手指不触身体 ,
呼吸精气内守神 , 积精全神路路通 。
修德得道握阴阳 , 练功功成定成功 。
第六步:灵待自悟决
尽量做到恬淡虚无 , 四大皆空 。 灵静的等待气功效应或反应出现 。 要进入一种惶惶惚惚 , 渺渺冥冥的状态 , 在一种灵静的心态中 , 注意琢磨口诀的意境 。 用意识去体会口诀的境界 。 或者把口诀当成诗 , 象诗人一样 , 进入到诗的境界之中 。
推荐阅读
- 正道内功初中高级功法 童子长寿九步功
- 少林饭后罗汉卧功 秘传太极实战训练小功法
- 虚静修真功 经络导引养生功
- 眼功之眼睛保健十二法 治遗精滑精功法
- 太极拳补肾功法 孙式拳真人呼吸法
- 混元益气功 止漏功法
- 初级功法 无生经导引疗法 慧心功函授教程
- 内养功 养生气功
- 气功降压法 八段锦床上功法
- 全真气功王玉阳站桩练形基本功 睡功秘宗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