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如何培养学习主动性( 五 )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 , 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 , 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 ,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 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 , 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 , 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 , 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 , 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 , 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 教师指出奥妙所在 , 引入课题 , 十分生动有趣.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 , 引人数学实验 , 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 , 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 ,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 , 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 , 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 , 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 , 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 , 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 ,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如何培养学习学习主动性 说起孩子的学习 , 现在有两个明显的现象 , 一是以前是从小学开始 , 现在已经提前了 , 从幼儿园开始 。 二是不光是学校的课业负担 , 还有家长加增的负担 , 比如课程培训班 , 兴趣班 , 特长班 。 这些负担有两个特点 , 一是提前 , 二是繁多 。 两方面加在一起 , 已经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阈限 , 孩子当然会觉得累 , 会消极对抗 。 这不是孩子的问题 , 完全是家长的问题 。
对这类问题 , 家长可能会说 , 现在竞争这么厉害 , 人家都这样 , 我们不加增负担 , 不是就落在后面了吗?有些家长会说 , 现在不是倡导早教吗?不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吗?当然是越早越好了 。 有些家长更是实际压力 , 比如幼升小 , 小生初 , 要考试 , 不学习考试不过关 , 人家就不收 , 家长也没办法 。
我承认这些都是事实 , 家长的考虑也不多余 。 关于择校问题 , 我会另外分析评说 。 这里简单说 , 择校有合理成分 , 择校一直都存在 , 只是现在更普遍 。 但择校不一定对 , 应试教育下的择校 , 不一定能让孩子成才 。 因为择校的最终目的就是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 , 但这张文凭并不能保证孩子就能成才 。 起码就业就不能光靠文凭 , 而且连主要的指标都算不上 。 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 , 我想许多负担的加增就显得没意义了 。
再说早教 , 早教强调的是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学习适龄的知识和能力 , 孩子的有些学习是自发实现的 , 比如爬 , 走 。 有些是需要家长引导教育的 , 比如认识区分不同的颜色 , 区别不同的汽车 , 等等 。 错过这个阶段 , 后天可以补 , 但不如这个阶段学会来得好 。 因为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 , 就像看一本书 , 得一页一页翻 , 不能跳 。 也不能一页容纳两页的内容 。 现在一些家长的早教已经偏离了早教的本意 , 就是提前 , 二是加量 。 我在《淘气爸爸和快乐儿子》书中有个比喻 , 不恰当的早教 , 就像给两岁孩子配备一把菜刀 , 希望孩子学会使用 。 这当然是错误的 , 对孩子自己是危险 , 对他人也是危险 。 因为两岁孩子还不会恰当使用菜刀 , 家长非让他学会 , 这就是强孩子所难 。 一上幼儿园就让孩子每天记住几个生字 , 学习几个外语单词 , 背诵几首诗词 。 还有兴趣班 , 特长班 。 小学放学后就参加课程辅导班 , 周末也不得闲 。 有些兴趣班根本就不是孩子的兴趣 , 也不是孩子特长 , 家长完全是替孩子的未来着想 , 觉得有用 , 强迫或者诱导孩子学习 。 孩子当然会累 , 当然不会积极主动 。 再喜欢的事情也不可能过量 , 如果让哪个家长总加班 , 即使给你高额加班费 , 你也不乐意 。 尽管是你特别热爱的事业 , 也不可能没日没夜地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