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博望区:同样一块地 收益增几倍

本文转自:人民网
马鞍山市博望区:同样一块地 收益增几倍
同样一块地,收益增几倍 。 博望区委宣传部供图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 清明过后,春意更浓,农业生产也进入关键期 。 今年春耕,马鞍山市博望区在统筹疫情防控的同时,聚焦农业提质增效,推进良种良法、精耕细作,探索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特色高效农业,从有限的土地中获得更多收益,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亩均收益更高
4月8日,博望区丹阳镇宝义村润海家庭农场塑料大棚里,农场主蒋尊娣蹲在地上,查看秧苗长势,心里计算着插秧时间,“两天长一厘米,差不多10天后就能插到田里了 。 ”
“别看它这时候长得和普通的秧苗差不多,长大后可完全不一样 。 ”博望区农业服务站站长陈财宗说,这是再生稻的秧苗,所谓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 。 与常规双季稻相比,具有省种、省工和绿色环保等特点 。
去年蒋尊娣试种了40亩再生稻,头季一亩地收了1500斤的水稻,两个月后,第二次收割,每亩又收了300斤 。 “去年头一次种,摸索着干,今年有了一些经验,我又多种了110亩再生稻,亩产2000斤应该没问题 。 ”蒋尊娣说道 。
种植再生稻提升了主粮的亩均收益,而在博望区大面积铺开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则真正实现了农业亩均收益的倍增 。
【马鞍山市博望区:同样一块地 收益增几倍】4月11日一大早,在博望区新市镇丹阳湖水产养殖合作社,工人们正忙着给网箱里的鱼苗投放饲料,并不时抖动渔网,驱赶飞鸟 。 “‘稻虾鱼’共养一直是我们合作社的种养特色,目前已投放鱼苗5万公斤、蟹苗50万只、稻虾田自育苗1.23万公斤 。 ”丹阳湖水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邵六海说道 。
近年来,博望区探索“稻田+”模式,在好山好水上做“加法”,鼓励农户采用“稻田+鱼虾”模式,推动种养殖业转型升级,着力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 。
“目前全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7500亩,亩均收益1.2万元,是过去仅仅种水稻、小麦收益的3.5倍 。 ”陈财宗介绍 。
发展精品农业“边角料”结出“致富果”
清明一过,博望横山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 。 凌晨4点半,天蒙蒙亮,采茶工就挎着竹篓上山了 。 迟开龙是这片茶山的主人,早在37年前,他的父亲就开始承包山地种茶 。 到迟开龙手中,茶园面积已扩展到80亩,年产绿茶七八百斤 。 “还是不够卖,茶叶还在树上,就被人预定了 。 ”迟开龙表示 。 云雾茶一叶难求,也让博望农业部门动起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的念头 。 可耕地面积有限,在哪里找地呢?山林间的荒地成了首选 。
走进博望镇红阳村白茶种植基地,一株株嫩绿的茶苗迎风招展 。 2019年起,博望镇从浙江安吉招商引资引进“白叶一号”项目,采取“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荒地种植白茶,由韵阳茶业司进行管理 。
“目前茶园总面积在500亩左右,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流转300亩土地开发种植,总面积达到800亩,另外预留200亩带领老百自己种植,这就是千亩茶园的整体规划 。 ”韵阳茶业负责人张红韵介绍 。
“通过种植茶叶,改变传统低效的农业产业结构,让昔日的荒山转变成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 ”红阳村党总支书记能康说 。 博望地处丘陵地区,境内山多水多,想方设法让土地增产增收,不止在山林间做文章,洼地里也大有可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