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谨防“趁热吃”过热灼伤粘膜 女人春季饮食养生要多吃一些草莓


草莓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 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 , 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

因为它营养价值高 , 特别适宜春季养生食用 , 所以被营养学家誉为是“春季第一果” 。

《本草纲目》中记载草莓可以润肺、健脾、补血、益气 , 对老人、孩子和体虚者而言 , 是滋补的佳品 。

草莓的营养配比很合理 , 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是等量的西瓜、葡萄或苹果的10倍 , 此外草莓中富含铁、果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等 , 对于春季容易出现的肺热咳嗽、嗓子疼、长火疖子等 , 草莓中含的营养元素都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

同时因为含铁 , 贫血的朋友也可以常吃 。

对于脾胃虚寒,肺寒咳嗽的人不宜过多吃草莓,另外清洗可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即可信用 。

“趁热吃”一向是中国人待客的一句客套话 , 不过 , 这种礼节似乎应该改改了 。
近日 , 据台湾癌症临床研究发展基金会的一项报告指出 , 吃得过冷过热都会有损肠道和身体机能 , 平时多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 , 可以延缓肠胃老化 , 助人延年益寿 。
中国人的饮食一直离不开“热”字
从冒着热气的面条 , 到馅料热乎的包子饺子 , 以及滚烫的火锅 , 中国人的饮食一直离不开“热”这个字 。 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表示 , 这是因为 , 亚洲人体质相对较弱 , 吃热食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 , 帮助人们御寒保持体温 。 相比之下 , 欧美等地的人体格更壮 , 平
时吃得食物本身热量更高 , 因此对食物温度没有特别的要求 , 所以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冷食较多 。
“当然 , 中国人爱吃热还有一个原因是 , 许多食物的美味需要温度来‘激发’ , 而中国人的味觉和嗅觉早已适应了这种被温度激发出的味 , 所以热食成为国人千百年来不变的饮食习惯 。 ”边疆说 。
尽管如此 , 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 饮食过热和食道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息息相关 。 这是因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 , 非常娇嫩 , 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 , 超过这个温度 , 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 。 过烫的食物温度在70—80℃左右 , 像刚沏好的茶水 , 温度可达80—90℃ , 很容易烫伤食道壁 。 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 , 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 , 可形成浅表溃疡 。 反复地烫伤、修复 , 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 , 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 。
中医也不主张饮食过热
中国中医科学院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说:“在消化道内 , 食物的消化过程适宜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 。 过热的食物会导致气血过度活跃 , 胃肠道血管扩张 , 对肠胃产生刺激 。 ”
我们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盖着柔软的黏膜 。 正常情况下 , 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在36.5℃—37.2℃ , 所以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 , 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60℃ 。 在接触到75℃左右的食物时 , 娇嫩的黏膜就会有轻度灼伤 。 幸好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非常丰富 , 受伤的组织会及时的脱落、增生、修复 , 所以偶尔一点点的轻伤可以很快恢复 。
最合适的食物温度是“不凉也不热” 。 “许多家长在给小宝宝喂饭时 , 都会吹至微温后再喂 , 其实 , 这个温度对成人来说同样是最合适的 。 用嘴唇感觉有一点点温 , 也不烫口 , 就是最适宜的 。 ”姜良铎说 。 同样 , 人们在饮水时也应该讲究温度 。 日常最好饮用温水 , 水温在18—45℃之间 。 过烫的水不仅会损伤牙齿的珐琅质 , 还会强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 。 即使在冬天 , 喝的水也不宜超过50℃ 。 如果实在怕冷 , 可以多吃些姜、胡椒、肉桂、辣椒等有“产热”作用的食物 , 既不会损伤食道 , 还有额外的保健功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