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高产栽培

茭白, 又名高瓜、菰笋、菰手、茭笋, 高笋 。 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 分为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或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 双季茭白(两熟茭)产量较高, 品质也好 。 古人称茭白为“菰” 。 在唐代以前, 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 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 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 。 后来人们发现, 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 且植株毫无病象, 茎部不断膨大, 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 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 。 这样, 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 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 。 可入药 。 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 只有中国和越南 。 茭白在山东新泰白庄子被誉为三好之一(三好即 茭白、春芽、野鸭蛋), 自古流传至今 。 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 适合淡水里生长 。

茭白高产栽培

文章插图

选地
茭白根系发达, 生长量大, 适宜水源充足、土层松软、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粘壤土或壤土栽培 。 南方农民有在湖泊、池塘、沟渠岸边浅水处种养茭白的习惯 。 洼地、水田栽培茭白一般栽前7~10天耕第1次, 栽前2~3天施足基肥后耕第2次, 耕后即耙平, 做到田平泥烂 。
茬口
茭白可与水稻、席草、藕、荸芥、慈姑、芡实等轮作, 也可与黄鳝、泥鳅、螃蟹或其他鱼类等共生 。 茭白与水稻连作, 茭白采用两熟茭品种, 夏茭采收后即进行耕耙整地, 施足基肥, 栽插单季稻或双晚粳稻, 两作生育期互补, 均能获得高产 。 此法适宜于地热较高的水田 。 茭白与席草连作:秋季茭白采收后进行整地、施肥, 栽种席草 。
此法适宜于地热较平、水层较浅的洼地 。 茭白与黄鳝、泥鳅共生:茭白田套养黄鳝、泥鳅, 四周田埂要加固, 埂高应高出常年最高水位50厘米, 最好砌成水泥墙埂, 以防逃;田内烂泥层宜厚, 茭白宽窄行栽植, 田间留十字形空地;苗种放养前, 池内应用生石灰消毒 。 茭白与螃蟹共生:螃蟹池套栽茭白, 池外四周设置防逃防盗围墙, 池内四周挖宽沟, 中间开挖“十”字型沟, 沟深以1米左右为宜;淤泥层不宜太厚, 茭白宜稀植, 株行距可采用40厘米×100厘米, 蟹苗放养前池内应用生石灰消毒 。
品种选配与栽培季节
宜选品质好、有效分蘖多、灰茭和雄茭少、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品种栽培 。 茭白喜温暖湿润气候, 遇霜后茭叶即枯死 。 北方无霜期短, 以栽植一熟茭为主, 一熟茭适于春栽 。 南方无霜期长, 水源充足, 一熟茭和两熟茭均适栽培 。 苏、浙、皖一带, 一熟茭在清明到谷雨栽植;夏秋两熟茭可分为春栽和秋栽两种, 春栽在谷雨前后, 秋栽在立秋前后 。 南方地区应以栽培两熟茭品种为主, 栽培季节应以一个年周期为好 。
栽植
春栽在谷雨前后, 当分蘖苗长至30~50厘米, 具有3~4片叶时, 距茭墩3~5厘米处, 将苗连泥挖起, 用快刀顺着分蘖着生的趋势, 分为7~12小墩, 每小墩要求带有老茎及匍匐茎, 并有健全分蘖3~5个, 随挖、随分、随栽, 最好是在傍晚或阴雨天栽植 。 如从外地引种,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温度, 栽前割去叶尖, 留株高30厘米, 以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栽后遇风动摇, 影响成活率 。 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定 。
中等肥力的田块, 采用株距40~50厘米, 行距85~95厘米, 每公顷2.2~2.5万穴 。 瘦瘠肥力低的田块, 应适当增加密度, 每公顷3~3.7万穴 。 移栽如前茬为早藕、席草、早稻等, 应采用早熟茭品种进行秋栽 。 茭秧在清明至谷雨期间于藕田或池塘四周寄栽, 立秋前后栽插(最迟不宜过8月15日), 此时苗高已有1米以上, 并有较多的分蘖苗 。 栽前将苗墩的分蘖用手顺势一一扒开, 逐墩起苗, 每株带1~2苗, 剪去叶梢50厘米左右 。 夏秋气温较高, 应选阴天或下午栽植 。 栽植密度行距40~45厘米, 株距25~30厘米, 每公顷栽6万穴左右 。 当天起苗, 当天栽植, 栽入土深10~15厘米, 以栽没薹管为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