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高产栽培( 三 )


病虫防治
病害主要有锈病、稻瘟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和小菌核病等 。
锈病发生在叶片正反面及叶鞘上, 边缘表皮裂口的残余时显 。 生长后期形成冬孢子堆, 灰色至黑色, 长条状不裸露 。
稻瘟病发病叶开始呈条状或梭形病斑状, 以后全叶枯焦, 严重时全田如火烧状 。 纹枯病在茭白分蘖盛期至孕茭期最易发生 。 发病初期先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椭圆形病斑, 之后扩大成云纹状病斑 。 发病严重时茭叶枯死, 茭肉干瘦 。
胡麻叶斑病在叶片发病初期呈针头大褐色小斑点, 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病斑, 边缘淡褐色至深褐色, 中间黄褐色至灰白色, 有时略呈轮纹状, 外围有黄色或淡黄色晕圈 。 后期病斑可相互愈合成块状枯死, 多从叶缘或叶尖沿外缘向下逐渐枯死或枯白色, 病斑两面有明显的褐色露层, 有时也呈轮纹状 。
小菌核病多在茭白生长后期腐生或寄生于叶鞘上, 危害叶鞘引起水渍状变色, 在形成显著病斑后枯黄, 鞘内生长大量小粒菌核 。
上述病害均因高温高湿引起 。 消除菌源, 如栽培无病品种, 越冬时烧茭墩, 消除病株病叶、换田等;增施底肥和磷钾肥, 中后期少施氮肥等;合理密植, 前期浅灌, 中期适当搁田等;把握在发病早期防治 。 纹枯病、稻瘟病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500~800倍,10~15天内连续防治2~3次;胡麻叶斑病可用40%异稻瘟净600倍液, 在10~15天内连续防治2~3次;锈病、小菌核病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在10~15天内连续防治2~3次 。 虫害主要有大螟、二化螟、蚜虫和叶蝉 。 大螟、二化螟幼虫在幼茭期钻入茭肉内, 蛀食心叶和茭肉, 造成枯心苗和废品茭白, 每年发生3代 。
生物防治方法是及时清除田边杂草, 冬季齐地面割除枯黄茎叶集中烧毁, 消灭越冬幼虫;药物防治方法是每公顷用50%杀螟松乳油3千克加水6~7.5万千克泼浇, 或在蚁螟孵化高峰前2天用杀虫双或杀虫灵喷雾防治 。
【茭白高产栽培】蚜虫为害表现为茭白受害后, 叶片发芽卷缩, 防治方法是在发生初期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治 。 叶蝉成虫和若虫群集茭白叶片上刺吸汁液, 造成叶片枯黄, 可用40%苏化203乳剂1000~1500克, 加水1000千克喷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