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高产栽培( 二 )


水肥管理
茭白植株高大, 生长期长, 偏爱有机肥, 需施足基肥才能获得高产, 一般基肥应占整个施肥量的一半 。 茭田施肥量的多少, 主要与土壤肥力、栽植密度和栽植期有关 。 土壤肥力高、栽植早、密度大应少施;土壤瘠薄、栽植较晚、茭苗较稀应加大施肥量 。 一般当年春栽的两熟茭或一熟茭, 中等肥力的地块, 整地时每公顷施基肥3~3.7万千克腐熟猪厩粪或其他相应肥力的农家肥 。 追肥采取重、轻、重的施肥原则, 栽后12~15天追施5~2.5万千克人粪尿或尿素220~300千克(称为提苗肥), 以促进有效分蘖;分蘖盛期看苗情追肥防止早衰, 一般每公顷施尿素450~1500千克;8月中旬前后孕茭前追肥量宜大, 以促进肉质嫩茎膨大, 增加茭白单产, 一般每公顷施人粪尿2.2~3万千克或尿素220~300千克, 称为催茭肥 。
催茭肥追肥要慎重及时, 施肥过早, 植株还未孕茭, 增加无效分蘖;施肥过多, 引起疯长, 植株贪青, 有效分蘖少和推迟结茭, 严重时使全田雄茭化;施肥过少、过迟, 不能满足孕茭需要, 结茭小, 品质欠佳, 产量低 。 一般在植株第1批孕茭前5~7天施入 。 秋栽的两熟茭, 当年生长期短, 基肥必须充足, 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3.7~6万千克, 并在栽植后10~12天1次性每公顷施人粪尿3~3.7万千克或尿素3700~4500千克, 以促使分蘖早发、整齐, 赶在气温低于25℃之前孕茭 。 对栽植后第2年的老茭田, 一熟茭的施肥方法与上述相同, 但两熟茭夏茭因从萌芽到孕茭只有3个月时间, 为争取高产, 施肥技术是关键 。 清明之前每公顷施农家肥3~3.7万千克, 追肥以速以为主, 分2次重追:当苗长高10厘米左右时, 追施人粪尿3.7~4.5万千克或尿素300~370千克;孕茭前5~7天(一般在立夏之后)第2次追施人粪尿2.2~3万千克或尿素220~300千克 。 新老茭田追肥均应以速效有机肥为主;如人粪尿不足, 才可用尿素代替 。 施肥时应适当放浅水层, 施肥后2~4天加水到原来的水位, 以利肥料吸入土中 。 施肥时要防止烧伤叶片 。 水层管理上, 春栽茭白采取浅、深、浅的灌溉原则 。 栽植后至分蘖前期, 保持浅水层3~4厘米, 便于提高水温, 以促进发根和有效分蘖 。 分蘖中期(每茭墩20株分蘖苗以上), 水层加深到8~10厘米, 以抑制无效分蘖 。
盛夏高温超过35℃时, 应适当深灌降温, 并定期换水, 以防土壤缺氧引起烂根 。 但最高水位不宜超过“茭白眼”, 因此处组织较嫩, 病害容易侵入 。 此外, 水位过高, 会使薹管伸长, 易倒伏 。 分蘖后期至孕茭前, 保持水层12~15厘米, 以降低水温, 控制后期分蘖, 促进提早孕茭 。 孕茭期水层加深到18~20厘米, 以防阳光直射, 保证茭白洁白柔嫩, 提高质量 。 进入采收期和越冬期, 茭田应保持浅水层3~5厘米或湿润状态 。 秋栽茭白栽植时和还苗期, 保持浅水层3~5厘米;分蘖期加深水层到8~10厘米;孕茭期保持水层15~18厘米;采收期和越冬期水肥管理如上 。 一熟茭老茭田水层管理与上述春栽新茭田类同 。 两熟茭老茭田春季萌芽期至分蘖期, 保持水层3~5厘米, 分蘖后期至孕茭期保持水层8~10厘米, 同时应拔掉多余的小分蘖苗 。
茭田管理
茭白生长前期, 气温低, 生长较慢, 水生杂草丛生, 应分蘖封行之前, 耘田、除草2~4次 。 老茭田出苗后或新茭田栽植后, 发现死苗、缺苗应及时补栽 。 如分蘖中期田间分蘖苗过多过旺, 应拔去过密的小分蘖苗, 使整墩分蘖苗控制在25株以内 。 分蘖后期, 应及时打去黄叶, 拔去小分蘖苗, 踩入泥中, 以增强茭田通风透光, 打老叶时不应拉伤植株 。 第1年采收秋茭时, 发现灰茭和茭植株, 随时做好记号, 待寒露、霜降以后, 将灰茭和茭连根挖掉 。 入冬后, 齐泥割去枯叶, 以使第2年出苗整齐均匀 。 南方农村有在立冬之后烧茭墩枯叶的习惯, 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下年出现灰茭和雄茭 。 其实, 要彻底清除灰茭和雄茭, 就必须将其连根挖掉, 火烧茭墩 。 老茭田在挖去灰茭、雄茭以后, 于早春萌芽时应补满缺苗 。 若老茭墩苗太密时, 应在清明、谷雨期间疏去细小密集的分蘖, 每8~10厘米见方留一健壮分蘖苗, 同时向茭墩中间压一块泥, 压盖程序以茭苗向四周散开为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