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咳嗽之恼( 二 )


由于有这些临床教训和学术认识,所以我们不赞同那些单纯的将某种药物或某种处方对应为治疗某种症状或疾病的认识,如有的人认为咳嗽可以服用川贝母,头痛就可以吃天麻,心脏不好可用丹参,月经不调吃阿胶等等之类,不一而足 。 这种不议病就用药的认识完全脱离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观的指导 。 试问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别,仅仅外感之中又有风寒、风热、风燥等等不同,怎么能将咳嗽的治疗简单的对应为川贝呢?岂能不加辨证的就随意选择川贝?只有“议病精详,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
伤寒常为一些慢性咳嗽的诱因 。
一些慢性咳嗽时好时坏,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 在临床治疗过程往往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之后,常常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再次反复发作 。 若留心临床,就会发现很多慢性咳嗽患者复发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就是伤寒 。 那么什么是伤寒呢?伤寒,在中医学的概念中,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伤寒指一切外感疾病,即《难经·五十八难》所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的总称 。 狭义伤寒即伤寒有五中的“伤寒” 。 成都中医药大学傅元谋教授针对历史文献中伤寒概念指代不清的情况,进一步把疾病伤寒严格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广义伤寒,第二层为寒性外感疾病的总称,第三层为狭义伤寒,第四层为冬令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外感疾病 。 此处所指与杂病相对的伤寒乃第一层的广义伤寒,即一切外感疾病 。
正因为慢性咳嗽的一个最重要的复发因素就是伤寒,特别是冬令时节,寒风凛冽,寒邪最易伤人,所以许多慢性咳嗽发作之时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外感咳嗽病,而是兼夹的有杂病的性质在其中 。 这也是许多慢性咳嗽病的一个特点,即杂病与伤寒常相兼而发 。 为什么会相兼而发呢?
《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 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还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些论述都强调了人体正气作为内因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 因此,由于慢性咳嗽者,多有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以易致伤寒,而伤寒又易引发杂病,形成杂病与伤寒常相兼的局面 。 在《伤寒论》中对此种伤寒与杂病相兼而发的情况的论述有很多,比如平素有喘疾的患者,平素有水气的患者等等 。 另一方面,若杂病迁延不愈,势必损伤人体正气,以而更易感伤外邪,正是“血弱气尽 。 腠理开 。 邪气因入” 。 正是由于伤寒、杂病常相互影响,因此临床上常形成伤寒杂病相兼而发的情况 。
这种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在治疗时,既要考虑到此次诸如风寒外感的因素,又要考虑到患者素有体质因素、宿邪因素等等 。 若只考虑到了此次的风寒外感因素,忽略了作为慢性杂病的疾病特点,则可能病未愈,而人先败 。
所以慢性咳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疾病,五脏六腑出了问题都可以导致慢性咳嗽的发生,它的治疗必须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精神下,对病人详加辨别,仔细审查疾病之后,针对病机用药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盲目的乱用药多数时候只会让病情迁延不愈 。
以求真知的态度做学问、做良医
严谨认真,独立不倚是古代医家做学问的真实态度,既不呆板地为理论所困,也不按图索骥,而是以临床疗效做为医学追求,才将中医的文化精神内涵延绵至今 。 如果对中医文化乃至整个传统文化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人,应该知道唯有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以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博回民众对中医的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