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小吃拾遗:冰碗儿、雪花落儿、糖葫芦和烀白薯

博杂中现传统
粗犷中见讲究
留住北京味道
传承美食文化
北京的饮食文化
和长城、故宫、颐和园一样
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
【京城小吃拾遗:冰碗儿、雪花落儿、糖葫芦和烀白薯】重要标志和文化符号
而京城各色美食
正是北京饮食文化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 , 文旅君为您介绍
冰碗儿、雪花落儿
糖葫芦和烀白薯
冰碗儿 雪花落儿
荷花市场的冰碗儿、雪花落儿是夏季的时令小吃 。
用容器将碎冰碴儿垫底 , 在藕片、莲子、菱角、鸡头米上撒上白糖 , 此种时令小吃亦称冰碗儿 。
北京城曾流传过“六月炎威暑气蒸 , 擎来一碗水晶冰 。碧荷衬出清新果 , 顿觉清凉五内生”的打油诗 。
京城小吃拾遗:冰碗儿、雪花落儿、糖葫芦和烀白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雪花落儿又叫刨冰 , 用个带手摇钻的刨床 , 把冰块卡在刨床上 。随着钻头的摇动 , 冰碴儿就像雪花一样 , 落在刨床下面的器皿里 。吃的时候 , 将一些酸甜味的汤汁浇在冰碴儿上 。
旧时 , 盛夏时节 , 荷花市场还有八宝莲子粥、荷叶粥、酸梅汤、鸡头米等时令冷饮上市 。
糖葫芦
糖葫芦 , 有大小之分 。
大串糖葫芦 , 用山里的荆条穿上山里红 , 将饴糖刷在山里红的表皮上 。顶部插上红色或绿色小三角旗 。
当年 , 在北京有两处卖糖葫芦的最为出名 。一处是正月里东琉璃厂的厂甸 , 另一处是冬天和春天的大钟寺 。大糖葫芦色彩鲜艳 , 自有一番风景 , 也为厂甸、大钟寺增添了节日气氛 。
京城小吃拾遗:冰碗儿、雪花落儿、糖葫芦和烀白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串糖葫芦是用熔化的白糖或冰糖粘在用竹扦儿穿成串的山里红上 , 以后又演化有荸荠、山药蛋、鲜果等 。
烀白薯
烀是北京方言土语 , 是一种烹饪方法 。把食物放在锅里加上水 , 盖好锅盖 , 用文火半蒸半煮 , 使食物熟透 。
旧时老北京一进入冬季 , 街头巷尾总能见到卖烀白薯的小贩 。他们大多是游商 , 推着独轮车 , 车上有个大铁锅 , 铁锅下有个铁皮做的小炉子 , 不断地给铁锅加温 , 铁锅的直径将近三尺 , 里面一圈一圈有秩序地码满了麦茬白薯 。
什么叫麦茬白薯?就是北方夏天收割完麦子 , 在麦地里种的白薯 , 这种白薯是长不大的 , 但十分甜 。
北京人不管薯芯儿是什么颜色 , 统称白薯 , 其实这种应该叫红薯 , 它是棕红色的细长条儿 。
从地里刨出来 , 放在菜窖中储藏一段时间 , 其中的淀粉就充分糖化了 。
入冬以后 , 取出来除去根须子 , 洗干净放在大铁锅中加上水 , 文火慢煮 , 为了防止糊锅 , 在锅底上放一个直径一尺多的圆形石片 , 石片上均匀地钻出几十个圆洞 , 白薯就不会接触到锅底了 , 下面有层水隔着 , 小火慢煮 。
几个小时以后 , 开锅看吧 , 锅内摆放整齐、熟透了的白薯全吸足了水分 , 表皮呈现出闪闪发亮的棕红色 , 吃一口 , 薯瓤绵软 , 简直就是一兜蜜 。
放到嘴里不用去皮 , 不用咀嚼 , 用舌头往上膛一顶 , 立马散开 , 在嘴里反复翻转 , 那特有的浓郁香甜 , 真是妙不可言的美味 。尤其牙口不好的老人 , 更爱这口儿 , 嘬里面稀软的薯瓤 。这东西价格是很便宜的 , 那真是老少咸宜啊!
卖白薯的小贩 , 在车上放一摞小瓷碟儿 , 在另一个筒里放许多竹扦儿 。
谁要买烀白薯 , 小贩手中拿一把长刀子 , 伸到锅里插在白薯肚上 , 托起来一个个地码放在小瓷碟儿中 , 再用一个木把儿上拴一大绺白麻的工具 , 蘸上棕红色、黏稠得如蜜一样的汤汁儿 , 淋在瓷碟中的白薯上 , 晶莹剔透 , 散发着扑鼻的香味 , 那真色、香、味儿俱佳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