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两次、三次……被筛查后为何要做多次核酸检测?

本文转自:上观
一次、两次、三次……被筛查后为何要做多次核酸检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期国内多点散发疫情 , 不少小伙伴参加了几轮核酸检测筛查 , 有人开玩笑说“喉咙长茧了” 。玩笑归玩笑 , 实际上 , 的确有些新冠病毒感染者多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才呈现阳性 , 因此多轮核酸检测是有必要的 。那么为何有人多次核酸检测才呈现阳性?对此 ,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王颖教授 。
影响新冠病毒能否被核酸检测“揪出”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是采样 , 不同采样者的手法有差异 , 也有不少被采样者本能地回避、躲闪 , 可能导致单次采样时没有采集到精准部位的样本 。因此同时采集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等多个样本 , 能够相对提高核酸检测精准度 。
第二 , 从实验室角度来看 , 单次检测有可能出现假阴性 。目前国内采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是荧光定量PCR , 这是一种经典的方法 。但是一种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必然有限 , 在病毒载量偏低时可能出现假阴性 , 多次检测才更保险 。
第三 , 从疾病发展角度来看 , 一名感染者会出现时而能采集到病毒 , 时而采集不到病毒的情况 。病毒入侵人体后 , 身为人体卫士的免疫系统要和病毒“打仗” 。当病毒占据上风时 , 通过自我复制“繁衍生息” , 处于复制期 , 数量增加 , 感染者的病毒载量高;当免疫系统占据上风时 , 病毒处于抑制期 , 数量减少 , 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低 。
也就是说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 , 体内的病毒数量是动态变化的 。如果恰好在抑制期进行核酸检测 , 病毒数量少 , 可能就检测不出来 。此外 , 有时感染者的采样部位还没有被新冠病毒感染 , 所采集的样本中不含有病毒 。随着病程进展 , 采样部位被感染后 , 样本中才能检出病毒 。
【一次、两次、三次……被筛查后为何要做多次核酸检测?】此外 , 目前国内新冠疫苗接种率较高 , 疫苗的原理是激发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 , 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 , 尽管抗体逐渐消失 , 但免疫细胞记忆仍在 。“一旦接种者被新冠病毒感染 , 人体就会迅速启动免疫记忆应答 , 从而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 对新冠病毒进行中和与清除 。”王颖认为 , “这样一来 , 也可能导致病毒的检出率降低 , 需要多次检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