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绿茶贸易历史

绿茶既干制的茶叶 , 是最基础的茶种 , 色香和兴奋作用较弱 , 但含有十倍于红茶的未裂解茶多酚 , 有很强的保健作用 。此外绿茶含有大量维生素和叶绿素 , 有与蔬菜水果类似的营养价值 。
虽然绿茶制作工艺最少 , 但为了保存更多的茶多酚和叶绿素 , 要求既迅速加热脱水又不过热 , 其技术含量最高 , 在不断摸索中才被总结和发扬 。早期 , 人们将新鲜茶叶直接下锅 , 只有茶叶产地才能喝到绿茶 。在阳光强烈的地区人们晒干茶叶 , 特嫩茶如碧螺春者由人体体温干燥 , 但这些绿茶都无法大量生产 。唐朝时 , 种植茶树的寺院使用蒸笼控制火候蒸热新鲜茶叶 , 制作成蒸青绿茶 , 这是最早的量产化商品化绿茶 , 并开始了中国最早的茶叶外贸 。明朝 , 炒青技法成熟 , 绿茶完全商品化 , 取代其他茶种成为中国本土的主流茶种 。在早期对外贸易中 , 绿茶也是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 。
绿茶圈
1、对朝鲜贸易——第一次出口
对朝鲜贸易是茶第一次跨出国门 , 属中国茶外贸的开端 。
三国时 , 作为魏国属地的北朝鲜地区 , 已有人携带茶进行消费 。四到五世纪 , 商人进入朝鲜半岛进行盈利为目的的贩卖 。朝鲜三国时期 , 茶叶已成为大宗贸易品 , 七世纪中叶善德女王时期 , 新罗国将茶列为正式祭品之一 , 供奉神农 。
828年12月 , 朝鲜开始种植茶叶 。高丽王朝时期 , 中国茶文化作为佛文化的一部分传入朝鲜 , 讲究“禅茶一味” , 出现自己的茶礼文化 。茶首先在贵族中流行 , 然后在僧人、道士中传播 , 最后效仿中国流传于文人阶级 。高丽王朝时代 , 中国商人可以向朝鲜平民出售茶叶 , 但主要作祭祀品使用 , 不能像消费品那样大量出口 。
李朝起 , 实行灭佛运动 , 与佛文化相联系的发酵茶文化受打击 , 而后与儒道相联系的绿茶兴起 。日本入侵后 , 茶文化一度中断 。朝鲜战争后 , 追随美、苏 , 南北一度盛行冰红茶和泡沫红茶 。70年代以来 , 回复对绿茶的消费 。
朝鲜半岛茶产量低质量差 , 至今只有一千五百吨的年产量 , 是故一直未能作为日常消费品在民众中普及 。至今 , 南韩人均年消费茶33克 , 北朝鲜小于20克 。微小的消费量使朝鲜茶贸易额微小 , 中国一直未能大量获利 。但是 , 朝鲜茶文化发达 , 其一直在茶具市场挑战中国 。虽然朝鲜茶具从未对中国茶具造成威胁 , 但在对日本贸易中 , 创造了一定利润 。
朝鲜茶贸易的经验启示有二:首先 , 若不能将茶作为民众日常消费品 , 即使文化根基深厚 , 也难以创造足够大的贸易利润 。第二 , 本身产茶不发达的国家 , 也可以利用纯粹茶文化优势 , 进行茶类产品出口创汇——这更证明了茶贸易是以茶文化为主导的 。
2、绿茶进入日本
唐时 , 日本派遣唐使流学中国 , 其中多有僧侣 。这些日本僧侣与中国僧侣一同饮茶 , 学习了整套唐风茶艺 , 并将其带回国 。804年 , 茶籽传入日本并种植 。806年 , 制茶技术传入 。815年 , 日本制茶成功 , 嵯峨天皇饮后 , 大加推广 。当时的茶文化完全照搬唐朝 , 以《茶经》为权威 , 在贵族和僧侣中流行 , 称为“弘仁茶风” , 流行于九世纪 , 后来衰落 。
1191年7月 , 完整学习中国茶道的荣西和尚回国 , 在日本全面介绍茶并开始独立研究 。当时日本茶主要来自中国的宋朝斗茶 , 以中国径山寺茶宴为标准 。此时 , 早期蒸青绿茶传入日本 , 成为主流 。至今 , 蒸青绿茶在中国已完全被炒青绿茶淘汰 , 但在日本仍是茶叶消费的主流 。蒸青绿茶在任何指标上都低于炒青绿茶 , 且味道腥苦 , 但日本却保留了这一本应在商业竞争中被淘汰的茶种 , 因为日本人认为苦涩的蒸青绿茶更接近“清、寂、和”的茶道精神 , 这也佐证了文化在茶贸易上的重要性 。
1489年 , 足利义政将军隐居 , 改原本热闹的娱乐性的宋朝式茶会改成有更多宗教意味的简明清寂茶礼风格 。十五世纪 , 著名僧人一休及其徒弟村田珠光糅合贵族和平民两类茶礼 , 将茶与禅宗结合 ,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日本抹茶道 。十六世纪 ,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剔除茶道中的物质因素 , 强调精神 , 回归为更简单的日本煎茶道 , 以“不完美”为特色精神 , 作为主流流传至今 , 对日本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
3、对日本的绿茶出口
日本是主要茶叶进口国之一 。日本本土年产茶约十一万吨 , 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 , 不足部分依赖进口 , 以蒸青绿茶和乌龙茶为主 。
1164年 , 中日第一次正式贸易 。1368年起 , 中国和日本之间开始政府朝贡贸易 。1382年 , 丞相胡维雍意图谋反 , 将日本的朝贡礼物蜡烛内装入炸药筒 , 意图刺杀皇帝 , 被识破未得逞 , 但严重影响了中日之间的朝贡贸易 。1404年 , 日本分裂为南北两个朝廷 , 双方争着向明朝廷朝贡贸易 , 延续到1523年 。其间中国发船7次共20船 , 日本发船18次共90船 , 日本主要出口硫磺 , 中国主要出口茶 。
1523年起 , 中国停止政府贸易 , 私人贸易发展 。1567年 , 政府禁止私人直接与日本贸易 , 故中日私商在东南亚港口进行转口贸易 。倭寇盛行后 , 常在江浙地区登陆 , 抢劫茶叶 。当时倭寇常抢茶不抢银 , 因为当时的日本同样重量的茶价格高于白银 , 返回的倭寇船只运茶比运银更有利 。
【探究绿茶贸易历史】1644年起 , 清朝私商直航日本主动贸易 , 而日本处于锁国状态 , 被动接受进口 。1684年起 , 苏杭、福建商人纷纷组织大规模船队向日本贸易 , 其中福建船队大多在长崎靠港 , 将福建乌龙茶带到长崎 , 影响了当地的饮茶偏好 。明治维新后 , 日本商人在长江三角洲大量购茶 。日俄战争起 , 茶叶贸易一度中断 。80年代以来 , 茶叶出口再开 , 并迅速发展 。
2001年日本进口绿茶一万七千吨 , 九成为中国绿茶 。中国绿茶出口价为每公斤二到四美元 , 只有日本同类产品卖价的两成 。2006年 , 日本进口中国绿茶二万八千吨 , 增长率很快 。此外 , 日本每年茶叶出口约一千吨 。
中国绿茶在日本市场有稳固的地位 , 其价值并非其他国家生产的其他茶叶类型所能轻易取代的 。究其原因 , 现在的茶叶出口主要是因为文化联系 , 归根到底还是沾了老祖宗的光 , 而非中国绿茶本身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如果我国当代茶文化不能迅速发展和跟进 , 日后的市场扩展必然受到限制 。
4、摩洛哥的意外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 , 也是中国绿茶出口传统市场 , 2006年我对摩洛哥出口绿茶五万六千吨 , 金额超过一亿美元 , 占中国绿茶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 。
许多国内流传的说法认为 , 绿茶经突厥传入土耳其 , 然后进入摩洛哥 。但是 , 根据摩洛哥本土记载 , 绿茶进入来自一个意外 。
在早期茶叶贸易中 , 茶叶离中国越远越少 , 在偏远的摩洛哥 , 只有去麦加朝圣过的人知道茶的存在 。英国开辟茶贸易以后 , 大量茶船由摩洛哥海边经过 , 但当时摩洛哥闭关锁国 , 与世界市场没有交往 。一次 , 一条英国贩茶船遭遇海难 , 于摩洛哥海滩搁浅 , 摩洛哥人取其茶 , 在朝圣过的人指点下饮用 。当时摩洛哥以骆驼肉为主食 , 过于油腻且缺乏维生素 , 摩洛哥人发现绿茶是其饮食结构的重要补充 。从此 , 摩洛哥探寻向中国的商路 , 并通过其他伊斯兰国家向中国长期购茶 。后来 , 摩洛哥强盛起来(其中少不了绿茶的缘故 , 绿茶增加了消化吸收率 , 等于增加了骆驼畜牧业单产) , 并影响商道上其它国家和周边被军事征服的国家饮用绿茶 。由于与欧洲世界隔绝 , 摩洛哥没有受绿茶转红茶风潮影响 , 反而发展了当地风格的茶道文化 。
摩洛哥可谓中国绿茶在西方世界一棵牢固的钉子 。摩洛哥绿茶不仅本国贸易量大 , 而且带动了自波斯湾起一线各国对中国绿茶的需求 , 并影响非洲西北各国市场 。在有饮料都市之称的卡萨布兰卡 , 中国绿茶在与咖啡、可可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 为绿茶世界竞争的一大胜利 。
摩洛哥对绿茶需求非常稳固 。每天上午 , 摩洛哥国王带头喝第一杯茶 , 举国上下举杯同饮 。每有客人 , 主人会依礼敬茶三道 , 礼节之严谨与韩国、日本类似 。全套繁琐的摩洛哥式茶具重量超过一百公斤 。每年进口绿茶是摩洛哥人的一大笔开销 , 进口量并未因为成本高昂而减少 。
摩洛哥是一个意外收获的市场 , 但产生着巨大的利益 。维持摩洛哥人进口中国茶叶而不是其它国家产品的最主要因素是:传统文化 。如果没有文化影响 , 摩洛哥市场没可能极不经济地向中国 , 而非更经济地向非洲开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