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制冰,硝石制冰( 三 )


首先, 我们应该了解制冰所需要的条件都有哪些, 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硝石制冰 。 硝石的发现就是人们在开采矿石的时候发现的, 把它放入水中就会吸收其他的热量从而迅速结冰, 之后就有商家用来做生意 。 那么, 在炎热的夏天用它来做简单的饮品就是一个基本的方法, 更多的也会用在皇宫或者权贵人家的房中, 用特制的机器来降温, 就像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种带有四面小扇子的机器里, 用冰块的温度来使室内变得凉爽 。
制冰的过程是通过人力来制作的, 但更主要的就是利用硝石的化学作用, 那我们就要了解硝石这个化学品的主要性能 。 简单地说, 就是用一个大缸, 中间给它放水半缸, 然后将这个缸放在一个大池子里, 这个池子中放满硝石, 之后再把水倒进水池, 等待半晌就可结冰 。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大概的制冰方法, 在古代肯定是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这个工作 。 此外呢, 硝石溶入水之后你也可以用阵法结晶或者降温结晶方法, 再次使用硝石 。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冬天达到结冰温度的时候, 把冰块切下来放入冰窖中 。
冰被制出来之后的储存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因为没有冰箱来制冷, 所以在古代通常就会制造冰窖来储存 。 穷苦一点的人家聚会选择用很厚很厚额草棚类的来储存冰块, 因为只有皇家才有人力物力来建造固定的大型的冰窖 。 通过集中地保存冰块, 在夏天才能有的用以此来消暑降温 。


古代是怎么制冰的? 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 那时帝王们为了消暑, 让奴隶们在冬天把冰取来, 贮存在地窖里, 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 。 大约到了唐朝末期, 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 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可使水降温到结冰, 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 以后逐渐出现了做买卖的人, 他们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 。 到了宋代, 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 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 。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 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 窖冰 旧时传统岁时风俗 。 亦称“藏冰” 。 我国北方夏日暑热, 冬日结冰, 故有于冬季藏纳冰块于冰窖以供来夏使用的风习 。 此俗起源甚早, 《诗经》中即有记载, 且多行于宫廷、官府 。

在民国以前, 采冰储冰是皇室贵族特权, 只有皇室可以建造冰窖, 这些冰窖就是官办冰窖, 简称官窖, 它们多是砖石建造的内部为拱形的地下冰窖, 又可分为直 接为皇宫服务的御用冰窖和为王府官衙服务的吏用冰窖两种 。 据《大清会典》记载, 当时北京城内共有十八座官窖, 分列紫禁城内、德胜门外、景山西门、正阳门外 四处 。 民办冰窖的出现则是在民国时期, 它们几乎都是挖掘的土炕, 置冰后以土掩埋 。
如今, 北京的冰窖只残存三处:故宫内冰窖数目不详, 雪池胡同内两座, 恭俭胡同内一座, 皆为官窖, 民办冰窖则早已无迹可寻 。

在中国古代,也有一种用途和电冰箱、电冰柜相同的器物,名叫冰鉴 。 《周礼·凌人》之职记载:“凌人,掌冰……春始冶鉴……祭祀供冰鉴 。 ”郑玄注:“鉴如(垂瓦)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 。 ”贾公彦疏云:“冰有鉴,则冰不消释,食得停久 。 ”可见,古代这种用于食物冷藏保鲜的器物,是名副其实的冰箱或冰柜,因为它是真正用冰来保存食物的 。 而现代的电冰箱、电冰柜则是用电力制冷的 。 冰鉴这种器物虽然见于典籍记载,但实物流传于后世者并不多 。
古代是怎样制冰的? 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冰箱 。 特别是夏天, 空调、冰箱、电风扇等冷冻电器经常能赶走人们的酷暑 。 你是靠大被子吗?不, 其实古人也有空调、冰箱等设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