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 是内家, 它讲求“意气劲” 。 的“意气劲”都是内在的东西, 故有太极功夫“在内不在外”之说 。 所谓“意到气到劲到”是也 。 习练, 只要用意行气, 放松腰身, 按照规范、正确的动作去打, 天长日久, 体内自然会产生气感 。 之后, 苦练经年, 并在明师的指导下正确习练推手器械及抖大杆(大枪)等技艺, 就有可能练出较好的内劲功夫 。 太极拳虽然博大精深, 奥妙无穷,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 只要刻苦研习, 坚持练拳, 无论于陶冶情操, 于健身强体, 于长进, 都会大有裨益的 。
至于太极“八法”棚捋挤按采挒肘靠, 它们所发出的劲别均属内劲 。 这八种劲法只是走架和推手中招形于外的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 按劲别划分, 太极内劲远不止这八种 。 上世纪四十年代, 陈炎林先生编著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中就归纳了二十五种内劲 。 除八法外, 尚有粘沾、听、懂、走、化、引、拿、发、借、开、合、提、沉、长、截、钻、凌空等十七种内劲 。 还有的拳师甚至认为太极内劲多达四十余种 。 所谓内劲, 实际是通过练拳而形成的一种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蕴劲于内、招形于外, 通过有形的招法, 以无形之劲打击对方的一种劲路 。 内劲由多种因素构成, 要求神聚、气敛、劲整, 内外相合, 上下相随 。 即意气劲高度相合, 瞬间爆发出来的一种劲道 。 拳练的愈好, 功夫就愈深, 内劲就愈饱满充足 。 不管哪种招式, 何种打法, 只要沉着发劲, 且“达于敌身, 便能使敌腾空跃出, 犹如拍球” 。 棚捋挤按采挒肘靠, 不过是太极拳中的几个招式, 它们所蕴都不愿进一步学习功夫(推手和技击) 。 因为, 这一层毕竟比拳架(套路)更难 。 若无明师指点, 更是难上加难 。 但功夫和毕竟是相辅相成的, 功夫练的越好, 其养生健身效果也就越大 。 诸如推手和大捋中的棚捋挤按采挒肘靠, 在走架中同样可以练, 但效果却不一样 。 后者从其量只练到腰, 当也可以锻炼身体 。 但如果爬到山顶, 则是锻炼量更大, 对身体更有然知己功夫, 而前者既练知己功夫, 也练知彼功夫 。 同时, 通过练习推手功夫和技击, 更增强了松沉、轻灵与身法中正, 以及意、气、内劲运用等方面的训练 。 所有这些, 无论对功夫或养生都是十分有益的 。 譬如爬山, 只爬到山好处 。 据说, 吴图南大师当年跟杨健侯学拳前身体 弱, 且两足长短不一 。 后来通过刻苦练拳, 不但身体好了, 功夫也不断长进, 终成为太极拳一代宗师 。 1989年1月, 以106岁高龄无疾而终 。 含的内劲也是从练拳中而来, 也要精气神劲高度的相合凝聚, 才能发挥其无穷威力 。 采挒肘靠几种打法在拳架中出现的较少, 特别是肘靠, 在杨式传统套路中只在转身撇身捶、十字腿和白鹤晾翅中出现, 其它拳式均无肘靠 。 所以, 肘靠单是练拳架是不够的, 要经常单式练习才能练出劲道 。 采挒在拳架中稍多一些, 诸如斜飞式、右野马分鬃的左手及左棚式、左野马分鬃的右手, 均为采式;斜飞式、右野马分鬃的右手, 均为挒式 。 同时, 要想练出“八法”中的内劲, 还必须习练定、活步推手和大捋, 从中体悟松静、轻灵、中正和沉稳等要领 。
四、关于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和养生功能
技击和养生, 是太极拳的两大功能 。 练好了太极拳, 应该说会明显收到这两种功效 。 目前, 一些人把太极拳简单地分为养生太极拳和功夫太极拳 。 其实, 这种分法也是不妥当的 。 因为, 不管练功夫也好或养生也好, 在习练程序、方法、步骤和内容上都是一致的 。 如果不按照拳理拳法规范的去练, 不但功夫上不去, 对养生也无多大作用 。 如果认真而规范的去练, 不但功夫会长进, 对养生也大有益处 。 当然, 时下不少练拳者
推荐阅读
- 傅钟文谈练太极拳的要领 传统杨氏部分动作注意的问题
- 丹田内转功法 开三关通三田-太极拳收式
- 太极拳静心慢练是活桩 太极拳气达四梢练功法
- 太极辅助小功法介绍 太极拳内功的几种练法
- 太极拳四法,眼、手、步、身 “看”腰隙和“在”腰隙
- 球体感是掤劲产生的源泉 如何练好太极拳收势
- 杨式太极拳85式习练之要求 民间太极拳谚语
- 沈纪根先生谈太极拳 太和先生答杨式太极拳高级群拳友问
- 讲透彻太极拳的道理 太极拳“提放术”之秘诀
- 很好的体悟 太极拳之练法 善增话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