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友们大多知道初学慢练的重要性 , 只有慢练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后 , 才可开始由慢到快 , 快而后慢 , 慢能慢到十分 , 快也能快到极致 , 如此反复锻炼才能极虚极灵 , 又能极重极轻 , 快慢轻重 , 随心所欲 。 能轻则松 , 能松则快 , 能缓则内劲增长 , 不用力而自然沉重 。 在慢练有了功夫后 , 就可随心所欲地练快 。 能够快而不乱 , 轻而不浮 。 要出功夫 , 必须把架子放慢 , 一招一式 , 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 , 都不要放过 。 以慢练松才好采气、养气 , 摧僵化拙 。 不但能体悟拳架的细微变化和求得架子工整 , 也容易练出周身一家的内功来 。 怎么个以慢练松呢?不是谁都能练到位了 , 松得透了 , 那首先要看各家老师的教法如何 , 然后加上学生的悟性和苦功有多少 。
譬如说拳架的“起式” , 林墨根老师的教法就与众不同 , 他在《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一文中说:“……起式由以下四个连贯动作完成:
l、两臂徐徐向前提起 , 似有细绳将其拉起 , 两后胛缓缓打开 , 两手掌自然伸直 , 成舒松自然掌型 , 掌心向下 , 掌指朝前 , 两掌之间的距离略宽于肩 。 随起随吸气 , 同时两脚脚趾微微抓地 , 提肛 , 收腹(两臂提起与吸气、两脚抓地、提肛、收腹为同时动作 。 )
2、当两臂升至与肩同高时 , 松肩 , 两臂略向内收 , 即环状收回 , 至两指尖的距离与头部同宽(松肩 , 两肘自然左右稍开 , 就使两臂环状收回;环状收回的同时 , 再次两脚脚趾抓地 , 提肛 , 收腹) 。
3、随后 , 将手肩忘掉 , 两臂缓缓垂直下落(两掌掌心向下 , 似降落伞兜风样缓缓下落 。 )与此同时 , 松胸部、松背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双膝 。
4、当两手落至与腰部同高时(这时意念松至双膝) , 坠肘 , 两小臂及前胛自然打开 , 两掌指尖向前 , 掌心依然向下 。 直至两臂垂落至身体两侧 , 松手腕 , 指尖朝下 , 中指自然贴至裤缝 。 这时感觉两臂犹如钟摆 , 自然悬垂 , 手指有麻胀感 。 在这一过程中 , 松双膝、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趾 , 松至脚底涌泉穴……”
譬如说发人时 , 从拳理中知道腕要灵活 , 手须松软 , 才能起到中指根通出的内劲指引方向的作用 , 腕的后援是肘劲 , 在与对方接手直至将对方发出这一切过程中 , 肩、肘、腕、手必须松软圆活 , 这样才能使内劲畅通无阻地射向对方 。 但习练了较长时间仍不见预期效果 , 幸得林墨根老师的悉心点拨后才明白要领 。 无论是“力发于足”或“力由脊发” , 到达手指 , 作用于人 , 都要经过一个力的传递系统 , 人的脚作用于地产生反座力 ,
由于复杂的肌腱、骨骼、关节等生物力的传递系统 , 力可能不同程度的被传递系统所消耗 。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自己身上多找点大松大柔的东西 , 比如松九节(脚腕、膝、胯、腰、脊、颈椎、肩、肘、手腕) , 松八段(脚、小腿、大腿、脊背、脖颈、上臂、小臂手掌) 。 又譬如说体验“胸部能松空 , 才能做到胸中运化”这句话 , 我起初习练多日仍见自己是不自然的松胸内含 , 更谈不上在技击中能领略到其中奥妙 。 后来经林墨根老师精心指教才明白要领 。 得到要领后不久体验到胸中运化显示出的“活”字 , 同时 , 身体上的重心比以前更为稳固 , 不易受牵制 。 松胸内含的要求是胸肌从两锁骨处向下松沉 , 两肩骨外侧微微有向前合与包抄之势 , 胸骨不能内凹 , 而是向下松开 。 含胸对胸部不是向体内收小 , 而是在松开的情况下有向外扩张的感觉 , 这样做法能使膻中穴松开而空 , 心胸开阔而气顺神爽 。 同时两胸分前后虚实时亦运化如意 , 松胸的练功要求不在外形的变化 , 而是内在肌体的松空活动 。
推荐阅读
- 很好的体悟 太极拳之练法 善增话太极
- 太极拳气沉丹田法 我对太极拳“抱球”的体悟
- 太极拳内在的东西 体悟太极拳
- 几种练拳的好方法 拿住丹田、命门好好练太极
- 内功心法秘要举例 神注则气聚,气聚则太极成/“开合、鼓荡”之体悟
- 练拳与“用进废退” 崔仲三:杨式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及科学健身训练法
- 李宏达先生谈:练拳与内劲的练习如何结合 腰和尾闾-身形关键部位的重中之重
- 练太极拳需要“命门后突”吗? 我对太极拳发劲的体悟
- 太极拳云手的奥秘 论练拳似吐纳换气
- 在整劲中体悟内功 杨式四十式与四十二、四十八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