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合一上下随 浅谈太极拳的“含胸”与“气沉丹田”( 三 )


拳经云:“掤捋挤按须认真 , 上下相随人难侵” , 可见上下相随的妙用和重要 。 上下相随的意思是:以腰脊为联系上下体的主动轴 , 上于两膊相系 , 下于两腿相随 , 上下相随则中间自然相随 。
上于两膊相系 , 其一在于两臂之间须相系 , 其二在于两腿与两臂相系 。 其内涵就是一开全开 , 一合全合 , 开中有合 , 合中有开 。 两臂相系即肩与肩、肘与肘、手与手之间似有无形的牛筋(即意气)相缚 , 左右相系 , 对称相连 , 互相吸引 。 如两臂欲开而有难开之意 , 虽开而意气不断;两臂欲合而有难合之势 , 虽合而阴阳无间 。 如:“单鞭式”中左臂为主(为动为阳)开展时 , 其三节劲似从右臂(为客为静为阴)三节处节节拉开一般;“斜行拗步”的两手臂交替运行时 , 先动的手臂为主 , 后动的手臂鱼贯而随 , 客随主便 , 形影不离;“闪通背”中两腿与两臂相系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 , 上下相系 , 垂直相应 , 三节相照 , 三尖相对;“太极起式”的两手领臂上掤时 , 两臂的肩、肘、手与两腿的胯、膝、脚上下相系 , 臂的三节劲如从腿的三节劲拉开一般 , 谓之相开相系;当“单鞭式”定式时 , 两手臂相开成弓形 , 与两腿的开胯圆裆垂直相对不出圈 , 三节相系上下照 , 谓相合相系 。
下于两腿相随 , 其一在于两腿之间须相随;其二在于上动下随 , 下动上领 。 其内涵就是上虚下实 , 下虚上实 , 虚中有实 , 实中有虚 。 两腿之间相随即左腿顺缠时右腿逆缠 , 右腿顺缠时左腿逆缠;左腿弓屈时右腿伸展 , 右腿弓屈时左腿伸展;左足实则右足虚 , 右足实则左足虚;左胯坐则右胯落 , 右胯坐则左胯落;左足进则右足跟 , 右足进则左足跟;左足后退右足随 , 右足后退左足随;前进则后虚 , 后退则前虚 。 上动下随、下动上领即足随手运 , 手领足行 , 上下一体 , 圆转如珠 。 如:两臂上掤时 , 两腿要有下沉之意;两手左捋时 , 两腿则左顺右逆缠丝随之;两手前挤时 , 两腿则随势前弓后蹬;两手下按时 , 两腿则顺势坐胯屈膝下沉;若欲提腿则以手领之 。 如“金刚捣碓”中 , 右腿屈膝上提是由右拳向上领起的;“白鹤亮翅”中 , 左足上步是由右手臂逆缠斜开上掤而领进、落于右足旁侧的 。 然而 , “上虽凭手 , 下尤凭足” , 足快尤显手快 , 步活身手更活 。 五行运行皆在步 , 一身根基定于足 , 上惊下取君须记 , 乘虚巧取任意行 。
上下相随 , 中间自然相随 , 其一在于上下动而中间应 , 其二在于中间动而上下和 。 其内涵就是手动、足动、胸腹腰脊一齐动 , 手到足到身体到 , 一动无有不动 , 上下一气贯通 。 上下动而中间应 , 即胸腹腰脊随手足动 , 其关键在于以胸腹腰脊的虚实、松活和中正为前提 。 仍以“掤、捋、挤、按”为例:两手臂上掤时 , 两腿坐胯下沉 , 则胸腹自然相开 , 上虚下实 , 腰以上气上行 , 腰以下气下行 , 一气上下分行;两手右捋时 , 右腿顺左腿逆 , 则腰脊同时右转 , 左右一气流转;两手前挤时 , 两腿前弓后蹬 , 则身体随势前拥;两手下按时 , 两腿坐胯屈膝 , 则胸腹相合 , 身体下沉 , 腰劲下贯 。 中间动而上下和即运化全在胸腹、转关全凭腰脊 , 其关键在于以肩活为臂的转关枢纽、以胯活为腿的转关枢纽 。 胸腹一开 , 上下四肢皆开;胸腹一合 , 上下四肢皆合;身欲前去 , 上下齐去;身欲后退 , 上下都退;腰脊旋转 , 上下无不转 。 总之 , 中间不动 , 上下不动 , 阴阳合德;中间一动 , 上下齐动 , 阴阳分清;一上一下 , 上下相随;一开一合 , 开合相承; , 一动一静 , 动静相因;一屈一伸 , 屈伸相宜;一虚一实 , 虚实相应;一左一右 , 左右相连;一内一外 , 内外相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