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裆”部的运行轨迹 螺旋走劲调整气血( 四 )


当今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吃、用保健品 , 书店里多种气功功法书籍 , 对人的身体是有一定良性作用的 , 但是 , 笔者相信 ,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各种保健品和那些少费力或不费力的功法后 , 再来亲身感受一下太极拳 , 特别是陈照奎家传的太极拳给人带来的健康和愉悦后 , 一定会有“众里寻它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科学功法 , 太极拳 , 却在有识明师处”的惊喜 。 (文/李觉民本文作者为贵州省协会副主席、贵州觉民陈氏太极拳俱乐部理事长)

爱好者都知道学习必需先练太极十三势 。 而什么是太极十三势?太极十三势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怎样练习太极十三势?这是目前《邯郸太极网》信箱中收到比较为集中的问题 。 有人说扌朋、扌履、挤、按、采、扌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太极十三势;有人将太极拳名称顺序分成十三段 , 名曰太极十三势;而有人就更直接的将太极拳名称顺序表拿出来说 , 这就是太极十三势;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名曰八五式太极拳 , 或称85式太极拳 , 取意八五得十三 , 亦名太极十三势 。 不管怎么说 , 这只是证明太极十三势在太极拳五大流派中是共同存在的 , 太极十三势中的十二势在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是完全相同的 , 只有“裆”的这一势的要求相互有所不同 , 但它们的运行轨迹却相同 。 太极十三势是一个庞大的课题 , 一篇论文是无论如何也阐述不清的 , 所以本文只对太极拳五大流派中有不同点的“裆”做一探讨 。
《杨禄禅太极拳拳谱》中指出:“丹田就是太极 , 练丹田就是练太极 , 所以斯拳以练丹田为必要事” 。 “裆为会阴 , 会阴为丹田之府” 。 这就充分的说明了“裆”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 只知道它的重要性还不行 , 要知道“裆”在练太极拳时的具体要求和运行轨迹才能在实际中练习与运用 。
“裆”有“前裆”和“后裆”之分 , “前裆”又有“左裆”和“右裆”之别 。 “会阴穴”前为“前裆” , “会阴穴”后为“后裆” , “前裆”的左侧为“左裆” , “前裆”的右侧为“右裆” 。
有人说:“‘裆’在太极拳中的运行轨迹就是‘吊裆’ , ‘吊裆’就是提‘会阴’或提‘肛’” 。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如果将“会阴”或“肛”上提 , 还怎样做到“气沉丹田”呢?
我们先从太极拳五大流派各自对“裆”的具体要求 。 陈式太极拳大架对“裆部”的要求是“翻裆”和“开裆”;陈式太极拳小架对“裆部”的要求是“翻裆”和“合裆”;杨式太极拳对“裆部”则要求“吊裆”和“圆裆”;吴式太极拳是从杨式太极拳演化而成 , 它对“裆部”的要求与杨式太极拳相同;武式太极拳对“裆部”则要求“吊裆”和“裹裆”;孙式太极拳是从武式太极拳演化而成 , 它对“裆部”的要求与武式太极拳相同 。 尽管太极拳的五大流派对“裆部”有四种不同的要求 , 但它们的运行轨迹却是相同的 。
陈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对太极拳“裆部”的运行轨迹有3大忌 , 1是不能“摇裆” , 2是不能“涮裆” , 3是不能“翘裆” 。 所谓“摇裆”是在“裆”的运行过程中不能走成“S”型 , 使裆扭来扭去;所谓“涮裆”是在“裆”的运行过程中不能走成“U”型 , 两端高 , 中间低;所谓“翘裆”是在“裆”的运行过程中不能像翘翘板一样 , 一头高 , 一头低 。 陈式太极拳对“裆部”的运行轨迹要求是平行运动 , 走后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