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志强太极浑元功简论丹窍功 太极功夫三层九段论( 六 )


这一阶段仍应按前段练习套路和辅助功 , 经常练习推手 , 锻炼听劲、灵劲 , 练拳时 , 功应内收;气行于外的表现和缠丝劲的外形动作 , 也应内收缩小 。 练好这阶段功夫的要求 , 必须以充实的内气做后盾 , 使内气充盈丹田 , 贯注全身 , 内至脏腑经络 , 外至肌肤毫发 , 全身各部位如电充身 , 触觉极其灵敏 。 练拳时“无人如有人” , 真遇对手交手 , 要做到胆愈大 , 心愈细 , “有人如无人” , 一举一动 , 如在水中两足已浮起不着地 , 一般练习三年时间可至下一阶段的练习 。
在技击方面 , 与上阶段功夫差别很大 , 第六阶段是化劲 , 即化掉对方进攻的力 , 解除本身的矛盾 , 使自己主动对方被动 。 而这一阶段则可连化带发 , 其原因是内劲(内气)已非常充足 , 意气已换得灵劲 , 周身组成的体系比较巩固 , 格斗时已具备“动急则急就在 , 动缓则缓随” , “彼缓动 , 已彼动 , 后发先至”的功力 。 推手时 , 对方的进攻威胁已不大 , 触着即自然变换身法 , 能易如反掌地将其来力化解 。 处处意在先 , 动作小 , 发劲干脆 , 落点威力大 , 所以说“四阴六阳类好手” 。
八、 圈欲小 , 得机势
圈欲小意指由中圈到小圈的时期 , 内劲在体内的表现 , 像是一股热流发于丹田 , 随意识引导 , 由根到梢 , 由内到外 , 绵绵不断地遍布全身 , 每时每刻都有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脚跟发重、头顶发悬、丹田发沉、膀胱发热的感觉 。
拳练到此阶段 , 每练一趟拳 , 到停式时 , 立正心中神气一定 , 都觉得下部(阴矫穴处)像有一物在萌动 。 起初不太经意 , 每天练拳有的时候内气动 , 也有不动的时候 。 时间一长 , 动起来有很长时间 , 有的时候也不动 。 慢慢练拳在停式时 , 心中一定 , 像有遗泄漏之感 , 这时与练气功修道中所说的真阳发动相同 , 练静坐是静中求动 , 但练太极拳是动中求静 , 静极也动 。 随着练拳日久 , 周身有发空景象 , 真阳有发动欲泄的情形 , 自己觉得身子一丝不敢动 , 有一动就要泄的感觉 , 这个时候练拳 , 意想气沉丹田 , 下边用虚灵之感 , 提住谷道 , 即意想提肛缩肾、意守丹田 。 当意守丹田时 , 阳物即收缩 , 萌动者上移到丹田处 , 这个时候全身暖暖融融似的 , 真气绵绵不断 。 每遇到这种情况 , 先意想丹田 , 再进行练拳架 , 内外总是一气 , 缓缓悠悠 , 平平稳稳 , 觉得四肢融融 , 绵绵虎穴 。 如果在睡熟时 , 忽然觉得四肢空空工 , 全身融融和和 , 像沐浴的景象时 , 可意守丹田 , 配合外呼气 , 这样可化欲泄之物 。
从体用而言 , 到此阶段 , 功夫可达得机得势、舍己从人的阶段 。 能随顺化解 , 不顶不抗 , 对方控制住我的手(梢节) , 我以肘肩来化解;控制住肘肩 , 我以胸腰来化解;控制住胸腰 , 我以裆劲与手臂采化解 。 此时练拳时以听劲、灵劲为主导思想 , 交手时以化劲为主 , 全以至柔至刚内气为主 , 十三用法已成辅 , 大道至简 , 大道至易 , 愈向高级愈简单 , 愈往高级愈自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