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阶段 , 达到以外形引内气的阶段 , 由招熟而逐渐懂劲 , 这时的功夫在技击方面是很有限的 。 内气仅有感觉 , 动作中会出现断劲、丢劲、顶劲的凹凸缺陷 , 不能一气贯通 , 即未通任、督二脉 , 没有通大小周天 。 发出来的劲 , 不是起于脚跟行于腿 , 主宰于腰 , 而是一节飞跃到另一节的零断劲 。 有的动作中内气明显 , 有的动作中内气似无 , 所以适应不了技击 , 如与不会练武者较量 , 尚有一定灵活性 , 虽可用 , 但不巧 。 有时偶然也会把对方发出 , 自己确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 《拳论》称此为“一阴九阳跟头棍” , 刚多柔少 , 阴阳不平衡 。 不能做到刚柔相济 , 运用自如 , 所以在此时 , 不要急于求成 , 性急难吃热豆腐 。 饭要一口一口吃 , 随天长日久该有的会自然而来 , 一切顺其自然 。
四、形合气、环无端
形是拳架动作的外表 , 气是内气与外气统称 。 《拳论》说:“以心行气 , 务令沉着 , 及能收敛入骨 。 ”又说:“以气运身 , 务令顺遂 。 ”这就要求招势都要注意以心意引气 , 以气运身 , 意到气到 , 气催外形 。 此阶段要求形、气结合 。 用气的方式是通过鼻呼鼻入外气 , 加强意念 , 通过动作引动内气 , 但呼吸要绝对保持自然 , 通过拳架动作的开合 , 使内气周而复始 , 如环无端地在体内运行 。
引阶段开始注重六合的要求 , 外形在内气催动下 , 做到一动周身无有不动 , 一静周身无有不静 。 动静开合 , 起落旋转 , 无不顺其自然 , 谚语说:“手到身不到 , 击敌不得妙 , 手到身也到 , 击敌如摧草 。 ”说明形气结合 , 身肢顺遂的重要性 。 这一阶段有肌肤发胀、发亮、光滑 , 手指特别发麻 , 足跟发重 , 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现象出现 。
五、达六合 , 通周天
如果说第四阶段后期 , 是六合的进行时的话 , 此阶段则是六合的完成式 。 何谓六合?六合是内合与外合的总称:内合--心与意合 , 气与力合 , 筋与骨合;外合--手与足合 , 肘与膝合 , 肩与髋合 。 经过前四阶段的练习 , 外三合的矛盾通过调整身法的办法以解决 , 使姿势相随 , 内气贯通 。 而这一阶段内三合就不许可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 。 如在前面几个阶段只做到了外三合的话 , 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六合 。 要求周身相随 , 内外一致 , 完全做到以内气催外形 。 气不到 , 外形寂然不动;气一到 , 外形随意而动 。 以心(意)行气 , 以气运身 , 每招每势 , 气由丹田发起 , 内走五脏百骸 , 外行肌肤毫毛 , 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 。 动作以缠丝劲为核心 , 以内气为统驭 , 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缠绕往来、周转自如 。 “缠丝劲”发源于肾 , 起于下丹田 , 遍布全身 , 处处有之 , 无时不然 , 衍溢散布于四体之内 , 浸润于百骸之间 , 达四梢通九窍(四梢手、脚 , 九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会阴、尾闾、命门、大脊、玉枕、百会) 。
推荐阅读
- 再揭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 练拳须从无极始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 一只凤从眼前飞过
- 一切从认知开始
- 要怎样练好太极拳【冯志强】 练太极拳为什么先开左脚?
- 汽车知识|从广州到深圳怎么坐车,广州去深圳蛇口怎么坐车
- 与世界最初的爱恋
- 人从生下来就开始了奋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
- 太极拳的走架打手 冯志强论太极拳
- 历史地理知识|濮阳属于哪个省,濮阳为什么从河北划到河南